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洪亮)其人也远矣(超出)

B.而闻者(清楚)师焉,或不焉(或者)

C.而学于师(以……为耻)舟楫者(借助)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君子不齿(提及)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C.皆出于此乎?今智乃反不能及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师道之不传久矣!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虚心好学,死读书。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小题4: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8分)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①借助船的人,并不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答疑难,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就不从师学习

小题1:B、或:有的人。

小题2:B、转折连词,却。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C、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人称代词,他们的。D、助词,用于句末,表判断/助词,用语句中,表停顿。

小题3:B、“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虚心好学,死读书”错,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小题4:①假:借助。水:名词作动词,游水。绝:横渡。语句通顺。(各一分)

②宾语前置。或:有的。不:通“否”,表否定。语句通顺。(各一分)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