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延昭本名延朗,父杨业。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居。业攻应、朔,延照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时江、淮凶歉,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督工,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西山,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帝谓宰相曰:“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授之,未成到,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五年,诏益延昭兵满万人,如契丹入寇,则屯静安军之东。延昭上言:“契丹顿澶渊,骈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感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秦入不报,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

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注]①馘(guó):古代割掉敌人的耳朵以计数献功。②榇(chèn):棺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屡得对,访以边要访:询问

B.及西山,伏发:发现

C.继宣逗遛不进,削秩坐:因犯……罪

D.愿诸军,扼其要路饬:督促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延昭“智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②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 ③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 ④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⑤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 ⑥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延昭幼时沉默寡言,但喜欢玩行军打战的游戏。其父杨业是前朝名将,对他影响很大,他颇有父亲治军打战的风范。

B.杨延昭智勇双全,功劳很大,皇帝对他另眼相看,颇为倚重。即使朝中很多人嫉妒他,皇帝也极力保护他,对他言听计从。

C.杨延昭与士卒同甘共苦,自己的俸禄都用来犒劳士兵,遭遇敌人身先士卒,打仗胜利了就把功劳让给部下,所以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D.杨延昭戍边二十多年,不但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士兵的爱戴、百姓的拥护,而且敌人对他也敬畏有加,称他为杨六郎。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2分)

译文:                                                        

(2)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杨延昭召集全部城中的少壮男了登上城楼,发给他们武器铠甲保护城池。

(2)契丹军队大败,俘虏了他们的将帅,把他的头割下装时盒子用来献给朝廷。

小题1:发:发动进攻

小题1:③是说皇帝多次召见杨延昭,询问他边境的战事,并未表现出他的“智勇善战”;④是说皇帝再次重用杨延昭,并非其“表现”。两句主语都是皇帝

小题1:皇帝对他“言听计从”错,第五段杨延昭的“上言”结果“不报”,他带兵攻破古城是没有得到皇帝的批示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参考译文:

杨延昭本名延朗,他的父亲是杨业。(杨延昭)从小沉默寡言,童年的时候,经常玩行军打仗的游戏,父亲杨业曾经说:“这个儿子像我。”杨业每次出征,必定让他跟随。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年间,任命(杨延昭)为供奉官。杨业攻打应州、朔州,杨延昭担作部队的先锋,在朔州城下作战,飞箭射穿手臂,战斗更加危急。后来,杨延昭以崇仪副使的身份出任景州刺史。当时长江、淮河泛滥,庄稼歉收,任命他为长江、淮南都巡检使。

咸平(守真宗年号)二年冬天,契丹人骚扰边境,杨延昭当时正在遂城。遂城很小没有装备,契丹军队攻打得非常急切,严密的围困了好几天。契丹人每次来挑战,众人都感到害怕,杨延昭召集全部城中的少壮男子登上城楼,发给他们武器铠甲保护城池。恰逢天气很冷,他们打水浇到城墙上,早上全结了冰,坚硬平滑敌人上不来,契丹军队于是败退了,缴获他们很多铠甲兵器。当时宋真宗驻扎在大名府(今北京),傅潜(人名)手握重兵驻扎在中山。杨延昭和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兵交战,傅潜不准许。后来等到傅潜犯了罪,皇帝召杨延昭赶到所在地,多次召见他,询问他边境的战事。皇帝很高兴,指着他对各诸侯王说:“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的名将,杨延昭训练士兵守护边塞,有其父亲的风范,非常可嘉。”

同年冬天,契丹人向南入侵,杨延昭埋伏了精兵在羊山西面,从北边偷袭,一边作战一边撤退。到了西山,埋伏的部队发动进攻,契丹军队大败,俘虏了他们的将帅,把他的头割下装进盒子用来献给朝廷。杨延昭加封为本州团练使,和保州人杨嗣一同任命。皇帝对宰相说:“杨嗣和杨延昭,者是外臣的子弟,用忠勇效力国家。朝中嫉妒他们的人很多,我尽力保护他们,到了这个地步。”

咸平五年,契丹人入侵保州,杨延昭和杨嗣带兵救援,还没有布好军阵就被契丹军队突袭,伤亡很多士兵。朝廷命李继宣、王汀替回他们,将要治罪。咸平六年夏天,契丹人又入侵望都,李继宣迟疑不时,论罪削去官职,又任命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朝廷下诏增加杨延昭的部队满一万人,如果契丹骑兵来侵犯,就驻扎在静安军的东面。杨延昭上书说:“契丹军队驻扎在澶渊,离我国北部边境一千里,人马都很困乏,即使他们人数众多也容易打败,凡是他们抢夺的东西,全都搁在马背上。希望督促各路军马,扼制住敌人的关键道路,可以一举歼灭敌人。”上奏以后没有批示,杨延昭于是带兵到达辽国边境,攻陷了古城,俘虏消灭了许多敌人。

杨延昭智勇善战,所得的俸禄和赏赐都用业犒劳士兵,从来不过问家里的事。出入军营的排场就像小校一样,号令严明,和士卒同甘共苦,遭遇敌人必定率先冲锋,打仗胜利,把功劳让给部下,所以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防守边关二十多年,契丹人畏惧他,称他为杨六郎。死后,皇帝感叹哀掉他,派中使护送灵柩回京,河朔地区的人大多望见灵柩而哭泣。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