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4年12月31日以4140万元购入了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75%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余额为5520万元,假定乙公司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 20×6年度甲公司编制与乙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6年12月31日持有一项原价为1053万元的管理用设备。该设备系 20×5年8月28日从乙公司购入的,购入该设备支付价款为90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 153万元。乙公司销售该设备的实际成本为720万元。 该设备属于不需要安装的设备,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 (2)乙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乙公司20×6年期末存货中包括20×5年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30件,每件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5万元。 20×5年全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入A产品共计1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甲公司 A产品的销售成本为每件1.7万元。20×5年乙公司期末存货中包含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 70件,其可变现净值为每件1.8万元。 (3)乙公司对专利技术采用预计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进行期末计价。乙公司 20×6年期末持有的无形资产中包含一项从甲公司购入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系20×6年 10月4日购入的,购买价格为4500万元。乙公司购入该专利技术后立即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6年。转让时该专利技术在甲公司的账面价值为4200万元。 乙公司20×6年12月在对该专利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中,预计其可收回金额为4100万元。 (4)甲公司20×6年期末应收账款中包含应收乙公司账款80万元。20×5年甲公司期末应收账款中包含应收乙公司账款100万元。 甲公司对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15%计提坏账准备。 (5)20×6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760万元,除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外,未进行其他利润分配。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的产品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 (2)乙公司除实现净利润及上述资料中涉及股东权益变动的交易和事项外,未发生影响股东权益变动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要求:编制甲公司20×6年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的抵消分录。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18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80 借:累计折旧 12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80×1/5×4/12) 12 借:累计折旧 36 贷:管理费用 (180×1/5) 36 (2)内部存货和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1 贷:营业成本 12 存货 9 借:存货跌价准备 14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70×0.2) 14 借:存货跌价准备 3 贷:资产减值损失 3 (3)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消: 借:营业外收入 300 贷:无形资产 [4500-(6000-6000÷10×3)] 300 借:无形资产 12.5 贷:管理费用 (300÷6×3/12) 12.5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2.5 贷:资产减值损失 (4500-4500÷6×3/12-4100) 212.5 (4)内部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抵消: 借:应付账款 80 贷:应收账款 80 借:坏账准备 12 资产减值损失 3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5 (5)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与股东权益租利润表项目的抵消: 内部投资收益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 570 少数股东收益 190 年初未分配利润 164 贷:提取盈余公积 76 未分配利润 848 长期股权投资与股东权益的抵消: 借:股本 5000 资本公积 680 盈余公积 112 未分配利润 848 贷:长期股权投资 4980 少数股东权益 1660

单项选择题 A型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

问题

(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