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逊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 * * 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动笔如飞属:属于

B.以陛下之所为沮:通“阻”阻碍

C.水旱常,尧、汤所不免数:规律

D.王安石天下乱:使……乱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以为然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①朕所以恐惧者②所以游目骋怀

C.①无不言害②孰能讥之乎

D.①扶老携幼困苦状②羡长江无穷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安石力主变法和变法遇阻的一组是

A.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

B.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

C.今 * * 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

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

D.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⑵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⑴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⑵皇帝满脸忧虑,在朝堂上对大臣叹息,想要废除所有不妥的法度。(

小题1:属:著文

小题1:A以为:①认为,②以之为;B所以:①……的原因,②用来……;

C其:①代词,它的,②难道,表反问语气;     D之:结构助词,“的”

小题1:

小题1:(1)给分点:“既其出”,“咎”,最后一个“其”,“极”。一点一分,共4分。(2)给分点:“色”,“嗟叹”,定语后置句“法度之不善”。一点一分,共3分。

文言文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一旦过目就终生不忘。他写文章能够动笔如飞,最初好像毫不经意,但已经写成之后,看到的人无不佩服它的精妙。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术学问,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但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平庸之人,因此世俗才都以为经学不能用在处理事务上罢了。”皇上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设立制度,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让他与管理枢密院事务的陈升之一并主管王安石派自己的亲信吕惠卿来负责此事。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在全国颁布执行新法。

御史中丞吕诲论述王安石十大过失,皇上因此贬吕诲外出任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他担任原职。韩琦的规谏上疏承到皇上那儿,皇上有所感动醒悟,想听从他的意见,王安石自己请求离开。司马光代皇上答复他的辞官诏书,上面写有“士人大夫群情汹涌,黎民百姓纷纷骚动”的话,王安石大怒,抗拒诏书自我申辩,皇帝谦恭地安慰辞谢他,命令吕惠卿颁布旨意,韩绛又劝皇上留下王安石。王安石入朝答谢,因此借机向皇上进言说朝中内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状况,并且说:“现在 * * 邪之人想败坏先王治世之道,来阻碍陛下的行动。”皇上认为有道理。于是王安石就继续负责政事,韩琦的进谏没有成功。

宋神宗熙宁七年春天,全国一直干旱,饥民流离失所,皇帝满脸忧虑,在朝堂上对大臣叹息,想要废除所有不妥的法度。王安石说:“洪水和旱灾,都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即使是唐尧、商汤时代也无法避免。这些不值得劳圣上担心,只需整顿人事政务来应对。”神宗说:“这怎么是小事,我所恐惧的正是人事政务没有完善啊。现在征收的免行钱太重,民怨很大,以致出现了怨恨朝廷的话,从近臣到外戚,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把守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上奏疏,还画下了自己所见的流民扶老携幼困苦的情况,画成《流民图》献(给神宗),说:“天下大旱是王安石所引起的,免掉王安石,天一定下雨。”郑侠又因此事被流放到岭南一带。慈圣、宣仁二位太后流着泪对神宗说:“王安石使得天下大乱。”神宗也对王安石心存疑虑,于是罢免王安石为观文殿大学士、出任江宁府知府。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