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 * * 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封府库登记

B.不如因而遇之好好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道歉

D.妇女无所幸免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予犹记周公被逮

B.臣韩王送沛公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C.今人有大功击之德不厚望国之治

D.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A.将以有为也

B.不能容于远近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夫晋,何厌之有小题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常用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争曲直,屡当死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同态度。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D.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小题1:幸免:幸免于难。此处应为宠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

小题1:C:连词,表转折关系。A:动词,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替;动词,演奏。D: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小题1: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

小题1:A婚姻 语境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无聊 语境义:没有依靠;今义:言谈、行动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C东道主:语境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小题1:项伯不是“间谍”。项伯通风报信是为了救出恩人张良,同时,他也似乎不同意项羽攻打刘邦。

小题1:(1)“距”、“内”、“尽”“王”各1分(2)“所以”、“非常”、“出入”、判断句各1分。

推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