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21分)

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kǔn,统兵在外的将帅)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回:“事亟矣,琰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个琰偿之,琰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洪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琰从容回:“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琰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琰至夜分,掞退回:“王景宋满身是胆,惜久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琰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沉细:沉稳细致。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里陈氏馆之教子,月拂衣去次五尺至一丈,闪跌不顾

B.故人荐,出淮阃杜果幕尝其策为“小子房”

C.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公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战功升三官但恐终勇败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B.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

C.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

D.琰容曰:“斩之诚是……”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杨琰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琰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盂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琰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琰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盂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琰拜见,杨琰很受触动 ,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琰受向士壁征召人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小题5: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似 道 欲 杀 之 琰 曰 汉 高 祖 以 黄 金 万 斤 付 陈 平 不 问 出 入 公乃 顾 此 区 区 不 以 结 豪 杰 之 心 邪 似 道 始 置 之。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2)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小题1:(1)但是现在正当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的时候,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

(2)于是他断绝了和宾客的交往,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或:于是他不再和宾客的交往,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小题1:动色:变了脸色

小题1:A第一个“数”是数量词“几个”的意思,第二个“数”是副词“多次”的意思。B.第一个“用”是连词,相当于“因为”,第二个“用”是动词,相当于“采用”。C第一个“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第二个“乃”是副词,相当于“竟”。D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因为”

小题1:本领:古,自己掌管,动词;今,才能、能力

小题1:“庆贺时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琰拜见”不合文意,这里是接受立功大将的拜见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错、多、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1:(1)关键词:第——但,只是;方——正……时候;会客——会集宾客;其——这,代词(2)关键词:谢绝——委婉而拒,译为“断绝”“杜绝”;治——治学,研究;遂——于是;第——科举考试的等级;登第即考中;这是一个顺承复句,要翻译出这种句式的特点。

【参考译文】

杨琰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琰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治政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琰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琰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琰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盂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杨琰把自己掌管的财务钱几万耗用了,总管财务的贾似道核实数目责令偿还,孟珙把六百两银子给杨琰让他偿还,杨琰又把这些钱分给了宾客,饮酒欢歌不顾念偿还钱财之事。贾似道想要杀他,杨琰说:“汉高祖把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不过问钱的出入,您竞顾念这区区的钱财,却不用这钱财结交豪杰的心吗?”贾似道这才赦免了他。孟珙曾宴请宾客,有个手下军官出话不逊,孟珙命令斩他,杨琰从容地说:“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当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的时候,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孟珙很信服他的话。不久,有个大将立了功,孟珙坐着接受那个大将拜见,杨琰为此脸色有了变化,于是感叹道:“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低头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于是他断绝了和宾客的交往,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向士壁驻守黄州,用公文召他入幕府,不久他因战功升为三品官员。赵葵做京湖制置使,杨琰与他一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杨琰和王登畅谈到半夜,杨琰回来说:“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浑身是胆,可惜不够沉稳细致,如果我帮助他,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呢?只是恐怕他因勇敢而失败。”后来王登死了,人们认为杨琰的话是知人之言。过了一段时间,向士壁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琰生病没有成行而去世。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流传四方,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责,独杨怀敏尚留。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 * * 幸。奎劾开封府尹魏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核主名,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大水,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储嗣未立。陛下勿听 * * 人邪谋,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臣不愿以圣明之资,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①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②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奎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辽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④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名望清重,今为陶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尚书,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注】 ①辜榷,垄断。②评取:评,凭,仗势;取,拿走,抢走。③浮屠事,佛教礼仪。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私近幸而公法  屈:弯曲,扭曲。此处指违逆,不遵从。

B.此事不宜优游优游:犹豫。

C.奎终制适:刚好。

D.今为陶奎绌:通“黜”,揭发……短处。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吴奎“忠君而谏”的一组是(  )

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②惟劝帝禁束左右 * * 幸 ③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④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⑤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 ⑥恐人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奎博览群书,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皇帝对此深信不疑,也非常器重他。

B.开封府尹被吴奎弹劾后就被外调到越州,皇帝也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却被吴奎拒绝了,理由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至和三年的时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可最终还是因韩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2)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