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09年3月28日,旨在普及青少年知识产权知识的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江苏无锡开幕。某校为适合此活动,要求同学们以“创新最美丽,创新出辉煌”为主题搜集材料。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被艺术家以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获得广泛好评。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表明

A.必须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必须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答案

答案:D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2分)

《万木图》序

杨士奇

⑴《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⑵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⑶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⑷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小题1:第⑴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小题2:对第⑵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相食”勉强活命

B.“种树换粮”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愧耻为辱之心”

C.“不登记姓名”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忠厚委曲”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万木”的由来小题3:第(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序”,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