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 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的宽容。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重要岗位。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                ——摘编自[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邓 * * 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 * * 在1975 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 * * ”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 * * 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 年)邓 * * 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 * * 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 * * 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杀;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

(3)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动机:为了中 * * 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影响: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4)答案略。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40岁占22.3%,41-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

与上年相比,2009年以下四项的增长率最低的是( )。

A.“农民工总量”

B.“外出农民工”

C.“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