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上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人民网就此推出了一项调查,截止2011年2月20日21时,共有11519人次参与。34.4%的网友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31.4%的网友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27.7%的网友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此外,还有6.6%的网友选择了“社会参与,价值实现”这一选项。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加强社会建设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政府应该怎样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②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民权利应更好地得到落实和完善。③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④我国政府有保障人民民主、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加强社会建设,使人民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2)①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努力发展经济和增加人民收入,为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奠定物质基础。②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优先解决人民群众生存保障的基本权利,让人民过上体面、尊严、有保障的生活。③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利规范运行,维护公平正义。④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使人民群众感到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