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经济发展状况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项目 | 增长幅度(%) | 工业产量 | 500 | 生产资料生产 |
900 | 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 1900 | 机床、汽车、拖拉机、航空、化学工业 | 建立起崭新的工业部门 |
(1)阅读材料一、二,从两段材料之间的联系,说明材料呈现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2)材料一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联已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苏联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幸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2)美国和德国。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
(3)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轻重比例失调。
本题主要考查能否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两则材料为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便于考查学生纵横比较的分析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三个小题的设问均有层次感,每个小题的第一问均可根据材料或历史基础知识作答;每个小题的第二问则需依托材料,进行概括,在回答的过程中要从经济领域寻找相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