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庞某和其女友刘某系邻居关系,已保持恋爱关系2年多时间。某日下午,刘某和同村男青年王某到附近水库去玩,庞某发现后,即骑摩托车追至该水库,庞某当即对王某踢了两脚,并警告其10天内如果再和刘某在一起,就要承担残废的后果。王某走后,庞某和刘某发生争吵不欢而散。次日晨5时许,庞某起床后出门即窜入刘某家,趁刘家人未起床之机将刘家放在窗台上的氧化乐果农药倒入窗台下圆桌上的一个保温瓶内,然后又潜入厨房在3个水桶内也倒入农药。庞某作案后,逃离现场。刘某起床洗脸时发现水桶和保温瓶被倒入农药,遂让其父母向派出所报案。后经查实,该药因过期而失去效用。
问:(1)庞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
(2)本案中,农药失效对于庞某行为的定性是否有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1)庞某的行为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而构成故意杀人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本案中,为报复刘某,庞某在有明确认识的情况下,故意将农药投入刘家的保温瓶和水桶中。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而本案中庞某的行为直接指向刘某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故庞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未遂)的构成要件。
(2)农药失去效用并不影响对庞某行为的定性,庞某构成故意杀人的未遂。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本案中庞某已经实施了投毒行为,即庞某的杀人行为已经着手,而仅仅由于工具不能而未能得遑,而工具不能又是属于庞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以庞某依然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改错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常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开始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琉球群岛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军在冲绳建有120多处军事基地。美国在制定对日政策时,将琉球置于自己托管之下。1953年,美国琉球政府发布“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非法划入琉球托管区域。尼克松时代美国在亚太地区实行战略收缩,1971年6月美日签署协议,擅自把琉球和钓鱼岛的“施 * * ”交予日本。美国无视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引起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对。

—据201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等整编

材料二 2012年8月23日,美国再次作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表态。“美国之音”援引专家的观点称,钓鱼岛争端“不可避免地从中日领土纠纷变成一种美中抗衡”。《纽约时报》则把局势形容为“中日美钓鱼岛三国演义”。

—摘编自2012年8月24日《环球时报》

请回答:

(1)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它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被日本割占的?(1分)

(2)在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了谅解和共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日“大局”具体指

什么历史事件?(1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说明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一直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3分)

(4)对钓鱼岛问题,我们应持什么态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