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附子散3功效与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阴毒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妇人血室痼冷沉寒,赤白崩漏,脐腹疠痛。

解析:附子散3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六。
【组成】附子23克(炮裂,去皮)桂心15克当归15克(锉,微炒)干姜7.5克(炮裂,锉)半夏7.5克(汤洗七次去滑)白术15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细散。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如一小时后仍未出汗,再服。
【主治】阴毒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妇人血室痼冷沉寒,赤白崩漏,脐腹疠痛。

问答题

1.(红网长沙2007年3月13日讯)3月9日上午,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部分村、居民,因对民营安达客运公司擅自提高客运票价不满,聚集拦截该公司客运车辆。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采取措施,责令安达客运公司纠正擅自加价行为。11日、12日,安达客运公司恢复原价运营,但部分村、居民仍然认为票价不合理,再度聚集拦截车辆,极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打砸、烧毁客车,当地维持社会秩序的公安车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2.(宁夏网2006年11月28日)8月21日晚,银川市金凤区康居C区附近一工地因工程款问题引发两伙工人群殴,上海西路派出所民警在现场处置时遭围攻,10多人一哄而上掀翻警车;1月25日中午,银川市金风区某工地的30余名农民工讨薪不成站成一排封堵黄河路,禁止车辆通行,使交通中断20分钟;11月25口晚,30余名民工因为讨薪和包工头发生冲突,将解放西街派出所入门围堵,造成派出所门前交通堵塞10多分钟……警方左右为难。3.(池州日报2005年06月27日)6月26日下午14时40分,池州城区翠柏路菜市场门口,一辆挂着苏A牌照的丰田轿车将一行人刘亮挂伤,双方发生争执,车上司乘人员将刘亮殴打致伤,引起部分市民不满并向池州110报警。接警后,九华路派出所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及时将刘亮送往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就诊,并将肇事者连人带车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据现场目击者称,肇事者被带到派出所后,部分围观群众跟随到派出所进行对峙,并愈集愈多。闻讯赶来的市领导出面与市民对话,但效果不佳。18时左右,一些好事者开始推砸肇事车辆,将丰田轿车砸得面目全非并掀翻。18时50分,现场围观群众逾万人,部分不法分子开始点燃轿车,并向着火的车辆扔入鞭炮,引起骚动。19时,不法分子又瞄准了一辆停放在派出所门前的警车,将警车推堵到派出所门口,一边点燃车辆,一边燃放鞭炮,顿时浓烟四起,现场混乱开始升级。指挥部派武警维持秩序,但围观群众太多,场面无法控制。19时05分,不法分子开始袭击现场武警,6名武警被石块砸伤。赶来灭火的消防车,不但消防栓被抢,车子也被推离现场十余米。19时25分,派出所电源被切断,不法分子向室内扔放鞭炮,实行打砸并纵火。19时40分,停放在翠柏路上的一辆宣传车和一辆警车同时被点燃。20时03分,不法分子开始围攻附近的东华东超市,他们破门而入进行哄抢。3个多小时以后,超市被洗劫一空。至23时许,现场仍聚集2000余人。4.(《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01月29日)2006年12月30日凌晨4时许,四川大竹县公安局接到报案:该县竹阳镇莱仕德酒店一名女员工不明原因死亡。在公安机关调查侦破期间,死者亲属与酒店方发生争执,矛盾激化。2007年1月17日下午4时左右,部分人员与酒店员工发生冲突,引发了打砸烧行为,引起群众围观。事发后,达州市委已决定对在此案中组织侦破不力、处置不当的大竹县公安局长赖劲松和在此案中处置不力、负有领导责任的大竹县委书记王伟停职检查。涉嫌违规参与该酒店经营的民警徐达祥已被纪检部门“双规”。5.近年来,全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 * * 、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从1993年到2003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统计数据)。近几年,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规模上千人的占较大比重。如湖南省嘉禾县“株连九族”式的野蛮拆迁事件、河北省定州市的征地事件引发的冲突曾震惊中央和全国。6.根据公安部门披露的数据,群体性事件数量从一九九四年的一万多起上升到二00四年的七万四千多起,增加了六倍多,参与人数从一九九四年的七十三万人次上升到二00四年的三百七十六万人次,增加了四倍多。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包括:第一,事发突然,演变迅速。一旦事发,规模迅速扩大,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引起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参与;其次,组织严密,行为激烈。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有策划组织者,参与者往往进退有序,表现出相当的组织性、目的性和纪律性;再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都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第四,参与者日益体现出鲜明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最后,多重矛盾交织,处置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在当前经济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具有全局性,涉及诸多方面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群体性事件多是由利益冲突引起。当前中国社会处于矛盾凸显期,利益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利益冲突明显加剧。特别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下岗就业、劳资纠纷等矛盾不断增多。公安部2004年的统计显示,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等问题,是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7.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近十年“群体性事件”增长了6倍。突发“群体性事件”数量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一些地方信访问题突出,尤其是大规模越级群体信访事件呈高发态势,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好,不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群体性事件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非法融资型。如供销社股金、商业股金、集体企业、乡镇企业集资等。二是资源争夺型。因争夺土地、水利、林木、矿产和旅游等资源而导致的群体殴斗和集体 * * 等。三是工程赔偿型。如因高速公路、防汛等重点工程的占地、施工等引发诸多事端。四是农民负担型。因基层干部随意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引起群众不满。五是涉法型。因一些涉法案件如个别干部不依法办事、不依法行政、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等,激化矛盾,导致群体抗法事件。8.“目前中国处在急剧的转型期,更注重发展效率和激励机制,不注重公平和公正。分配不公导致了‘群体性事件’容易产生。”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如是说。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发展到这一阶段正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中组部副部长李景田也表示,“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发展,有些矛盾可能会集中地显现”。有关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往往直接起源于群众利益被侵害。一份公开材料显示,在过去的土地征用中,一些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利益分配的20%~30%,开发商占40%~50%,而农民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仅占5%~10%。政府对转让土地乐此不疲,而农民显然难以接受如此低的补偿。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据此认为,“群体性事件”凸显出来,是因为“中国这一阶段也是产权、利益关系不明确的阶段”。在他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土地等在内的财产“越来越值钱”,但财产的产权、利益关系不明确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公安部2004年统计显示,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等问题,是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四川省汉源县去年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当地居民力抗权力资本化,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园和土地曾多方寻求途径解决,但均未能得到公正对待,最终迫不得已群起抗争。值得注意的是,“群体性事件”矛头往往指向与群众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基层政府。2004年 10月,重庆万州一名冒充公务员的男子殴打群众,当即引起公愤,以致酿成大事件。李景田副部长表示,基层干部有的可能水平不高,有的化解矛盾能力不强,也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公安部部长周永康说,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基本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基本上届于经济利益诉求问题,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如果有关地方部门高度重视,妥善处理,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和处理好的,但是如果久拖不决,往往就使历史遗留下的矛盾问题与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酿成大祸。“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社会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姜明安教授表示,对基层政府腐败、官僚作风的民愤,是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制订公共政策时,对弱势群体考虑不周。有研究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达1.4亿~ 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研究员对转型期间工人、农民的 * * 行为有深入研究。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这两大弱势群体 * * 抗争的社会冲突多发期。但弱势群体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决定了他们很难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涉及他们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要靠政府和大众媒体来为他们说话,他们自己的声音是很微弱的。”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冯书泉教授如是说。“群体性事件”往往事发突然,演变迅速。当弱势群体诉求压抑已久,在极端情况下不满情绪被引发时,在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流言推波助澜,进一步促成群众与基层政府的对抗,最终失控,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重庆万州、安徽池州等地“群体性事件”都起因于此。“在利益被侵害后,个人无法找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这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毛寿龙教授说。毛寿龙因而建议,政府应当确立群众利益问题解决机制,“把矛盾局限在群众个人的利益范围之内,以司法制度来解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表示,在利益主体已经多元化的今天,利益表达的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中央党校周为民教授看来,建立这种利益诉求和维护机制,与政府正在进行的改革本身密切相关。“政府职能革命就是要把一部分功能移交给社会,发展社会的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能力。”在他看来,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的提出,预示着政府将进一步还权与民,“对于民众的权利和利益,最有效的维护手段是创造一种机制,让民众能自主表达、自主维护、自主实现”。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司长张大平日前也公开表示,在当前社会总体和谐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其中突出表现在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众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好处理,重要的就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全国政协常委翟泰丰则认为,在当前经济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具有全局性,涉及诸多方面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中国现行处理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翟泰丰建议,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社会矛盾预测、评估、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来自公安部的消息称,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长效机制建设已经开始。参与国务院“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课题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管理学教研室主任魏永忠表示,首先要做的是立法工作,要建立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的底线,司法体制成为专家瞩目的另一焦点。专家普遍认为,只有健全而独立的法制,才能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主任郭太生对此表示,要真正解决“群体性事件”,需要在坚持法治原则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冷暖。9.(东方早报2006年03月07日)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既是黄金的发展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的转型阶段,说明群体性事件有由世界现代化进程决定的普遍性。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以及利益对立关系显性化,成为这一时期个体利益矛盾和群体利益冲突的典型特征。矛盾既由发展引起,也应当能够通过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对于这一时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不能条件反射似的视之为“闹事”、“作乱”,更不能动不动就采取“反恐”手段或专政手段予以严厉处置。群体性事件既然基本上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但在少数地方和部门却由于处理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使事态扩大升级。一些主事者自身就是利益冲突双方的一个方面,他们很难客观公正地协调和解决矛盾,有时甚至故意激化矛盾,然后通过严惩“闹事者”达到掩饰自己责任的目的。今年2月,温 * * * * 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有些地方发生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甚至群体性事件,很多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办事、不按政策办事有关。”(《人民日报》2月28日)故此,一些主持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和部门,需要时刻自警和反思,看看自己能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公正客观,如果不能做到,则更应该想想其中的原因何在。10.2006年10月,中 * * 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 *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首次写进党的重要文献。

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