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 * * 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 * * 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 * * 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 * * 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 * * 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 * * 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 * * 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 * * 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

 左 * * 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因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 * * 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 * * 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 * * 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 * * 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 * * 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 * * 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 * * 入左 * * 营计事,即命左 * * 麾下执捕楼船 * * ,并其军,以报天子。

 左 * * 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遂定朝鲜。

                                                (选自《史记·朝鲜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役属真番役属:役使

B.多还走,坐法斩坐法:犯法被杀

C.今见信节,请服降信节:表示诚信的符节

D.有便宜得以从事从事:跟从做事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汉兴,其远难守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B.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夫晋,何厌

C.今与朝鲜私善又不降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D.使者及左 * * 疑为变围之不继,吾还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卫满称王,,建都在王险城。

B.汉朝天子下令分两路攻打朝鲜。楼船 * * 渡过渤海进攻,左 * * 荀彘率兵从辽东郡进攻。结果楼船 * * 的军队失败,杨仆 * * 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

C.天子因为两 * * 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明谕右渠。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太子怀疑汉朝使者和左 * * 要欺骗和杀害自己,就不再渡河,又回去了。

D.左 * * 多次约楼船 * * 进攻朝鲜,楼船 * * 想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 * * 会合。公孙遂就用符节召楼船 * * 来命令捉拿楼船 * * ,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 * * 手下,终于平定了朝鲜。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 (4分)

(2)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3分)

(3)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

(2)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 * * 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 * * ,楼船 * * 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

(3)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 * * 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

小题1:有便宜得以从事     从事:处理事务

小题1:A、连词,因为∕动词,成为B、代词,他∕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他∕语气助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小题1:攻击驻守浿水西边朝鲜军队的是左 * * 。

小题1:(1)“会”“约”“保”“无使”(2)“窥”“ 击”“ 败”(3)“如此”“ 为”“ 非独”

参考译文

 朝鲜王卫满,原是燕国人。最初,在燕国全盛的时候,曾经攻取真番、朝鲜,并为它们设置官吏,在边塞修筑防御城堡。后来秦国灭掉燕国,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燕王卢绾造反,跑到了匈奴。卫满也流亡于外,聚集了一千多个同党之人,梳着椎形发髻,穿上蛮夷服装,在东方走出塞外,渡过浿水,居住到秦国原来的空旷之地名叫上下鄣的地方,并逐渐地役使真番、朝鲜蛮夷以及原来的燕国和齐国的逃亡者,使他们归属自己,在他们当中称王,,建都在王险城。

 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各位蛮夷的首领想到汉朝进见天子,不要禁止。(辽东太守)把这情况报告天子知道,天子同意这个条件。因此,卫满得以凭借他的兵威和财物侵略、招降他周围的小国,真番、临屯都来投降归属卫满,他统辖的地区方圆数千里。

 汉朝天子下令招募被赦免罪过的犯人去攻打朝鲜。这年秋天,汉朝派楼船 * * 杨仆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共率领五万大兵;左 * * 荀彘率兵走出辽东郡,去讨伐右渠。右渠调兵据守在险要的地方,抵抗汉朝军队。左 * * 的名字叫多的卒正,首先率辽东兵进击敌人,结果队伍失败而走散了,多数人跑回来,他因犯了军法而被杀。楼船 * * 率领齐地兵士七千人,首先到达王险城。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 * * 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 * * ,楼船 * * 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失去了军队,逃到山中藏了十多天,逐渐找回四散的兵卒,重新聚集到一起。左 * * 荀彘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

 天子因为两 * * 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凭借兵威前去明告右渠。右渠会见了汉朝使者,叩头谢罪:“愿意投降,只怕杨、荀二 * * 用欺诈的手段杀死我。如今我看到了表示诚信的符节,请允许我们投降归顺。”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献上五千匹马,又向在朝鲜的汉军赠送军粮。有一万多朝鲜民众,手里拿着兵器,正要渡过浿水,使者和左 * * 怀疑朝鲜人叛变,说太子已投降归顺,应当命令人们不要携带兵器。太子也怀疑汉朝使者和左 * * 要欺骗和杀害自己,于是就不再渡河,又领朝鲜民众归去。

 左 * * 一向在宫中侍奉皇上,得宠。他所率领的是燕国和代国的士卒,很凶悍,又趁着打了胜仗的机会,军中的多数战士都很骄傲。楼船 * * 率领齐兵,渡海打仗,本来就有许多失败伤亡;他们先前和右渠交战时,遭受了困难和耻辱,伤亡很多士卒,士卒都恐惧,将官的心中也觉惭愧,在他们包围右渠时,楼船 * * 经常手持议和的符节。左 * * 竭力进攻敌城,朝鲜的大臣就暗中寻机和楼船 * * 联系,商量朝鲜投降的事,双方往来会谈,还没有作出决定。左 * * 屡次同楼船 * * 商定同时进击的日期,楼船 * * 想尽快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 * * 会合。左 * * 也派人去寻机让朝鲜投降,朝鲜不肯降左 * * ,而心中想归附楼船 * * 。因此,两位 * * 不能相互协调,共同对敌。左 * * 心想楼船 * * 从前打败仗的罪过。如今又同朝鲜大臣私下友好,而朝鲜又不肯投降,就怀疑楼船 * * 有造反阴谋,只是未敢采取行动。天子说将帅无能,不久前才派卫山去晓谕右渠投降,右渠派遣太子来谢罪,而卫山这个使者却不能果断地处理事情,同左 * * 的计谋皆出现了失误,终于毁坏了朝鲜投降的约定。现在两 * * 围攻王险城,又相互违背而不能一致行动,因此长时间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派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如有方便有利的机会,可以随时自行处理事务。公孙遂到达朝鲜后,左 * * 说:“朝鲜早就可以攻下了,现在还未攻下是有原因的。”他又说了同楼船 * * 约定进军日期;而楼船 * * 不来会师的事,并把他一向怀疑楼船 * * 谋反的想法都告诉了公孙遂,说:“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 * * 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公孙遂也认为是这样,就用符节召楼船 * * 来左 * * 军营中商量事情,当场命令左 * * 的部下捉拿楼船 * * ,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 * * 手下,然后把这件事报告了汉天子。

左 * * 合并了两方面的军队,就竭力攻打朝鲜。终于平定了朝鲜。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