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答案: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建立自信心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等因素,而不是信息的正确与否。教师要注意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有趣、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求知成为乐事,由此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如从过去只重视分数的“应试教育”转变到注重提高学习者能力的素质教育上来等。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把以前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体作用,把学习活动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从而调动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和高效学习。
(三)激发学习内部动机,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
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四)发展元认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物的认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教师要把元认知的指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教师要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协助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细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加强指导,使之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并寻找原因,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矫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开导和释疑,以提高元认知能力。
(五)教师多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激活其在自主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以使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想法和解答,包容学生的问错、疑错,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着力发展其潜能。讨论中学生虽然唱主角,但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并及时进行归纳,对同一问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教师可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