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 (8分)为了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李卫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而使图象上端成曲线,图象上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______N/m和______ 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秤,应选弹簧秤______。

(2)(4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用天平称重锤质量

B.选用质量大的重锤可减小实验误差

C.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应选择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进行分析

D.实验结果总是动能增加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答案

(1)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分).  66.7 (2分)  200 (2分)  A (2分).

(2) (BCD) (4分)

分析:(1)根据胡克定律结合数学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2)根据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原理,以及误差分析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1)向上弯曲的原因是超出了弹性限度,注意该图象中纵坐标为伸长量,横坐标为拉力,斜率的倒数为劲度系数,由此可求出kA=66.7N/m,kB=200N/m,由于A的劲度系数小,因此其精度高.

故答案为: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66.7,200,A.

(2)A、根据机械能守恒表达式可知,验证过程不需要测量重锤质量,故A错误;

B、为了减小阻力对其影响,选用重锤时,应该选用质量大体积小重锤的进行实验,故B正确;

C、物体自由下落时根据公式h=gt2,其中t=T=0.02s,由此可知,开始所打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约等于2mm,故C正确;

D、由于重锤下落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因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个力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好题.

多项选择题
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由市场经济如同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狂奔,灾难出现了。……在20世纪30年代,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摘自胡 * * 《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演讲稿

材料四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是什么?与以往的经济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3分)

(3)材料三中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它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采用什么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分)

(4)上述材料体现的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有不少共性。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