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10分) 如图甲所示,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处开始竖直向上振动(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为T=0.01 s,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 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 m,SQ=2.6 m

a.求此波的频率和波长;

b.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试在图乙中分别画出P、Q两点的振动图象.

答案

a. f=100 Hz    λ=0.8 m   b. 

题目分析:  a. 由T=0.01 s,f=得f=Hz=100 Hz,

λ=vT=80×0.01 m=0.8 m.

b.    波源S起振的方向竖直向上,则波传到P、Q两点时,P、Q的起振方向均竖直向上,因SP=1.2 m=1λ,

SQ=2.6 m=3λ,

可见,当Q开始振动时,质点P已振动了,即Q开始振动时,质点P在波谷,因此P、Q的振动图线如图所示: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

2007年首季,在国家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政策主导下,山东省消费品市场承接上年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零售额总量和增速均创近十年来周期新高。在全国各省排名中,总量低于广东 576.8亿元,高于江苏62.4亿元,居全国第二;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分月度看,1月份实现零售额730.7亿元,增长14.7%;2月份实现零售额669.2亿元,增长 19.3%;3月份实现零售额623.9亿元,增长16.5%。

一季度,在元旦、春节、元宵节等各种节假日的影响下,消费市场总体活跃,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再度增长16.8%。从月度数据来看,节假日因素影响显著。一、二月份由于春节错月影响(去年春节在1月,今年在2月),月度之间增幅波动较大,1月份为14.7%,2月份达 19.3%;三月份市场趋于平稳,但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增幅仍较高,为16.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的稳步升级,城市消费品市场充满活力。一季度,山东省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20.0亿元,增长17.5%,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78.1%。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市场发展步伐加快。一季度实现零售额503.9亿元,增长14.5%,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的快速推广带动了山东省批发和零售业的强劲发展,一季度在节日因素的影响下,批发和零售业更加生气勃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15.5亿元,增长16.8%,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4.9%。住宿和餐饮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需求逐步走高,行业规模和经营领域随之扩大,成为消费市场中增长幅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1.6亿元,增长幅度高于全省零售总额增幅2.7个百分点。

一季度,山东省限额以上企业抢抓节日商机,积极迎合人们消费需求,零售规模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0.4亿元,增长33.7%,高于限额以下企业22.8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消费晶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53.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8.9个百分点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71.7亿元,增长34.5%;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7亿元,增长23.0%。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6年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零售额456.5亿元

B.2006年一季度山东省城市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约300亿元

C.2006年一季度山东省城市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幅为16.1%

D.批发和零售业是拉动限额以上企业增长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