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联系教学实践说明,如何从恰当选择教材内容与改进材料编排顺序上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答案

参考答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其中,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材的编排上,要注意在各个教学单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体现出各单元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切忌造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割裂。教学层次要合理,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时也应注意避免内在逻辑性差的教材和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中的内在联系,例如小学两步应用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间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迁移。对缺乏内在联系的材料,则利用教学进行弥补。 

(2)学习迁移既是先前的学习对于以后学习的影响,那么它的迁移就必须以先前学习的知识(即认知结构)为基础。“温故”就是重现旧知识,“习新”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心向。即利用已内化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去影响和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掌握,沟通新旧知识、技能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以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例如,语文教学中教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篇课文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解“护官符”对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学生如果单从这一课去理解情节发展的某些动因是会有一定的困难的。但如果老师利用学生认知结构里储存的有关《孔乙己》情节的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做这样的点拨:《孔乙己》一文的“笑”之所以是构成情节发展的动因,是因为小说通过多次写“笑”来展现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环境,并让人物的典型性格在这典型环境中逐步发展形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贾雨村从开始装腔作势要捉拿凶手到后来徇私枉法,都因“符”而起作用,也就是说人物性格也是随“符”的出现而逐步发展的。因而它也同《孔乙己》的“笑”一样,都是情节发展的诱因和动因。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学生认知结构里的新知识引起同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教学中,安排好教学材料和内容编排,善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其同化,就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知识实现从“故”到“新”的纵向迁移,并且使“故”也得到巩固。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