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尚书·吕刑》:“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孔安国传:“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
《礼记·王制》:“附从轻,赦从重”;“疑狱汜(音犯——编者注)与众共之,众疑,赦之。”

这两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这两段文字表明,西周时期凡是对定罪量刑有疑义或者有争论的案件,都从轻处断或者予以赦免,这体现了西周时期在刑法运用上的慎重,有利于防止和减少无罪处刑和轻罪重刑的现象。
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法适用原则是西周时期刑法原则的重大发展,也是“明德慎罚”立法指导思想在刑事立法上的具体体现。

单项选择题

  综合考察灵感思维的新线索、新结果、新结论,就会发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凯库勒关于苯分子C6H6环状结构的重大发现,也不是一下成功的。他受到幻梦中被蛇缠绕的启示而产生了灵感,诱发了对苯分子结构为环状的假想,后经多次核验、修正,才得出今天所见的环状结构图。________。现代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说明,科学的深化要求更加精确化。但科学的深化又意味着问题的复杂化,而复杂化又难以精确化。因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人的理性思维,从整体上看,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特征的,它最突出表现在灵感思维上,因为灵感在发生过程中,要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流信息以及神经细胞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只要其中的某一项信息失准,其结果就难以精确。要精确,就必须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当然,这些并非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因为失去创造性功能的“灵感思维”不是我们所说的灵感思维。这一点,钱学森已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讲得很明白:“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不能创造,要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

 

灵感发生过程中不需要的信息是()。

A.知觉经验信息

B.课题信息

C.天气信息

D.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流信息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