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各落点的中心位置如图,假设实验中小球的弹性较好,可以看作弹性碰撞,且碰撞结果基本符合v1=

m1-m2
m1+m2
v0v2=
2m1
m1+m2
v0
,其中 m1、m2分别是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m1>m2,v1、v2分别是入射球和被碰球碰后的水平速度,v0是入射速度.

(1)若相邻落点的分布范围的界限不够分明,甚至有重叠的现象,要同时增大相邻的落点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可单独采取______

A.增大入射速度v0

B.增大平抛高度h

C.在m1>m2的条件下,进一步增大

m1
m2
的值

D.在m1>m2的条件下,减小

m1
m2
的值

(2)要使OM、MP、PQ接近相等,

m1
m2
应接近______.

答案

(1)在入射球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有

.
OP
=v0t=v0
2h
g

故有

.
OM
=v1
2h
g
=
m1-m2
m1+m2
v0
2h
g

故有

.
OQ
=v2
2h
g
=
2m1
m1+m2
v0
2h
g

.
OP
-
.
OM
=v0
2h
g
-
m1-m2
m1+m2
v0
2h
g
=
2m2
m1+m2
v0
2h
g

.
OQ
-
.
OP
=
2m1
m1+m2
v0
2h
g
-v0
2h
g
=
m1-m2
m1+m2
v0
2h
g

故增大入射速度v0和平抛高度h可以同时增大相邻落点之间的距离.故AB正确.

但增大

m1
m2
的值可使P、M之间的距离减小,故C错误.

减小

m1
m2
的值可使Q、M之间的距离减小,故D错误.

故选AB.

(2)要OM、PM、PQ接近相等根据(1)有m1-m2=2m2即m1=3m2

所以

m1
m2
=
3
1

故本题的答案为:(1)AB;(2)3:1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选自《史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经商

C.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下:居于……之下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管鲍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一组是(   )

①管仲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③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④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⑤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与鲍叔深交多年,回顾了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交往的史实,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了二人了的友谊和真情。

B.在管仲的政治实践中,社会治理,国家富强,君主称霸,都系于民,强调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C.管仲执掌政事做了齐相后,小小的齐国凭借在海滨的有利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齐桓公因此称霸诸侯。

D.管仲拥有三归,有反坫,富足超过了诸侯,可看出他奢侈荒淫的一面,齐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5分)

译文:                                                           

(2)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