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目前,制造微型电子元件的方法一般是从大块的半导体材料上切割下所需要的原料,然后在上面刻蚀出电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安杰拉·贝尔彻等人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的新研究成果使制造更复杂、更精密的电子元件成为可能。
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制造半导体纳米晶体的技术。半导体纳米晶体是一种分子团,仅有几纳米大小,比目前微电路中使用的晶体管小得多。一块纳米晶体能够充当一个开关或一个存储单元,将它们组合起来就能制造出电子元件。但纳米晶体比细菌还小,如何对它们进行挑选、传送和拼装等操作呢在生命体中,有时候一个细胞会发送出一个小型分子团,蛋白质则像“交通工具”一样将其运送到另一个细胞。科学家想,如果给蛋白质装备能选择不同半导体材料的分子,就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对半导体纳米晶体进行操作。
贝尔彻等人通过化学反应随机产生了约10亿种不同的多肽分子,从中筛选出了那些能与半导体材料表面结合的分子,然后对这些分子进行结构改造,使其与半导体的亲和力更强。经过5轮筛选和培育,他们已经获得了能与镓砷半导体紧密结合而不与硅等其他材料结合的多肽分子。
理论上,将这种多肽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就能从半导体材料“仓库”中挑选出镓砷纳米晶体,运送到“建筑工地”,添加在未完成的“建筑物”上。如果进一步筛选出与其他半导体材料或掺杂剂结合的多肽分子,就能组成一支完整的“施工队”,从事微电子元件的组装工作。不过专家表示,这一技术离实用化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用多肽分子运送镓砷纳米晶体到“建筑工地”,将是今后组装微电子元件的主要方法

B.组装微电子元件,还需要进一步筛选出能与其他半导体材料或掺杂剂结合的多肽分子

C.科学家利用半导体纳米晶体技术,制造出比一般晶体管体积更小、功能更强的电子设备

D.未来的微电子元件,一个开关或一个存储单元,都将由比细菌还小的纳米晶体来充当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A项文中说“这一技术离实用化尚有相当长的距离”,没有说是“今后”的“主要方法”。C项文中并未说明已经制造出这样的电子设备,这种电子设备仅处于构想中。D项文中说“纳米晶体能够充当一个开关或一个存储单元”,并不是说这些开关或存储单元都必须由纳米晶体充当。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大地的语言  阿来

(1)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2)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3)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4)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5)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6)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7)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8)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9)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10)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

(11)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12)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农家小小的仓房。

(13)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选自《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

小题1: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小题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仔细品析。(3分)

①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②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小题3: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段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4分)

小题4:有人说,现代人不能“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餐吃对冲基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他们好像一心要让人们忘记大地。”读完本文后,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