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邓 * * 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 * * 文选》

小题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说“这个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小题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小题3:材料三中“僵化”的苏联模式指的是什么?列举二战后苏联对该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于该模式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人认为,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走向正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是如何评价的?(8分)

答案

小题1: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2分)

小题1:罗斯福。(2分)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2分)

小题1:模式:斯大林模式(2分)。人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评价: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例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严重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

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俄)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历史的能力。

小题1: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小题1:考查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及其特点。

小题1: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以及苏联的改革。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