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有些贫困地区的居民,拿着国家的拨款和捐款,不发展经济却挥霍浪费,你怎么看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 目前,国家各部门每年都会往一些国家级贫困地区下拨大量的贫困基金,目的是救助这些地方的贫困居民,让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但这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即地方官员借机私自克扣贫困救济款,中饱私囊。最近几年,经常曝光的某某贫困县,一边是中小学校舍成危房,每对每刻都有可能出现险情,一边是鹤立鸡群的政府办公楼,以及官员们的一字排开的豪华轿车。这样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2) 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上级拨款直接下拨给地方后,至于这些款项用于阿处,上级部门没有很好地调查落实情况,而一些地方官员认为能弄到资金,就是自己的功劳,自己就有权自由支配。第二是因为这些地方官员贪得无厌,不顾人民群众的疾苦。三是因为国家一些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国家没有对专项拨款的用途给予立法。四是因为舆论监督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媒体舆论监督不够。造成了随意性极大的、零打碎敲的转移支付,既逃离了资金分配者的监督,又躲开了地方预算监督者的视线,成为无人管、无人问的“死角”。 (3) 如何才能防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蔓延呢关键是要建立现代廉政制度,这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要求各地方政府做到阳光行政、阳光财政和阳光财产。阳光行政指的是所有法律规章的制定都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公开,或者通过公告栏、办事指南等形式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承办部门和人员、办事结果、收费情况、廉政规定、监督办法、责任追究措施等都要公开,对于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事前要听证、公示。阳光财产指的就是要建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和公共财政制度。也就是说,公共财政的决策、资金的流向、使用的程序都应当是公开的。阳光财产就是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的制度。 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包括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和人大监督。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家必然会造成贪污腐败行为的泛滥,而实现新闻自由,有助于形成廉洁节约的政府。做好公众监督,譬如建立健全鼓励举报的制度,鼓励 * * 败反公款浪费的公益诉讼。此外,还要做好人大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也是监督机构,因此,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才是 * * 败工作的重重之重。[题目分析] 此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的社会热点类,考查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是考生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思路拓展] 首先,就事论事,阐述社会上的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恶劣影响;其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多个角度来剖析;最后,提出减少和遏制这种现象的建}义。

问答题

位于市区的某摩托车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500万元。2011年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销售给批发商两轮摩托车8000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销售额6000万元;该企业下设的专卖店,零售两轮摩托车1600辆,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收入1600万元。
(2)接受某单位捐赠摩托车配件一批,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货物金额26万元,进项税额4.2万元,专用发票已通过认证。本期购进原材料的价款是26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已通过认证。
(3)将自产的3辆三轮摩托车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给本企业职工,同类摩托车市场不含税价格每辆0.5万元。
(4)两轮摩托车成本每辆0.3万元,三轮摩托车成本每辆0.2万元。
(5)销售费用600万元(其中广告费420万元)、财务费用300万元(其中向母公司借款2000万,年利率为10%,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7%)、管理费用500万元(其中含业务招待费50万元,含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80万元)。
(6)营业外支出科目反映业务如下:直接向贫困地区捐款25万元,以管理费的名义支付母公司款项15万元,6月因管理不善导致库存价值28万元的外购原材料(不含增值税税额)被盗,10月取得保险公司赔款8万元,财产损失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同意税前扣除。
(7)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已知当年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年利率为5%。
(8) 2011年12月份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保专用设备并取得普通发票价税合计150万元,符合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9)该摩托车生产企业合并一家主要从事轮胎生产的小型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全部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全部负债为800万元,未超过弥补年限的亏损为300万元。合并时摩托车生产企业给股份公司的股权支付额为1800万元,现金支付200万元。该合并业务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且选择此方法执行。
(说明:该企业增值税税率17%,摩托车消费税税率1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合计数。

计算该企业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