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朱竹君先生传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上下诏求遗书会:适逢

B.且言搜集之道甚备:齐全

C.所欲著书皆未就:靠近

D.先生于伯思,皆高才酒耽:沉溺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时于间属文 ②吾还也

B.①后进士多因以得名 ②佯狂不知所

C.①过降级,复为编修 ②不赂者赂者丧

D.①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B.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C.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2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分)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2分)译文:先生起初被诸城刘文正公了解,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

(2)(3分)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玉璧)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3分)译文:狗和猪吃的是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收敛,路上出现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小题1:就,完成

小题1:均是表原因的介词,可译为“因为”。A、①代词,  ②语气词,还是。B、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到、去。D、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转折

小题1:对朱竹君的建议,刘文正是不喜欢的,不准备把他的建议给皇帝看,而于文襄是大力支持的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为……所,表被动,1分;以为:认为,1分;句子大意1分(2)均,比较,1分;之,这,1分;负,使……承担,1分。(3)检,收敛,1分;涂,道路,1分;饿殍,饿死的人,1分;发,打开粮仓,1分。

简答题
多项选择题 X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