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1958年5月,毛 * * 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 * * 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

(3)为了“后来者居上”,毛 * * 发动了哪些运动?(2分)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答案

(1)变化: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分)

(2)评价: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2分)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分)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分)

题目分析:第(1)问,本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可以根据材料信息“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滴(2)问,解题时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回答: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第(3)问,本问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后来者居上”超越苏联,联系课本,1958年的具体史实,党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说明党领导人的思想出现偏差,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合实际,“左”倾错误的表现。第(4)问,第一小问,回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举措即可,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第二小问,可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农民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作答。

名词解释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