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有影响的研究结果简要说明家庭或父母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解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其进行社会化的最初环境,它对于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团体所不可替代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心理健康、人格和学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客观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①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Bradley发现,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间接影响了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人们生活在不同水平的社区中,Leventhal等人认为,生活在经济状况较好的社区对学前准备和学业成绩有积极的作用。 ②家庭结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联系模式,包括横向的组合(同代人之间的联系模式)和纵向的组合(代与代之间的联系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家庭结构与儿童的行为发育密切相关,桑标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组不完整家庭的比率显著比健康组高。 ③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父母的职业往往代表着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的质量,而这些又影响着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程度,进而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期待,从而影响子女的发展。父母职业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密切相关。我国有研究证实,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家庭亲和度、子女学业成绩等呈正相关。 ④子女出生顺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A.Adler认为生活在同一家庭的儿童,由于出生顺序不同会造成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例如,长子经常遭受失败的命运,害怕竞争;次子则喜欢竞争,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最后出生的儿童常受到娇惯,长大后可能会出问题,但也能发展起异乎寻常的性格。 (2)主观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①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鲍姆林特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两种,由此提出了影响较大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权威型家庭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宽容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此后,许多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也都肯定了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积极影响。 ②父母期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亦会产生类似的效果。Borge报道,儿童行为的发展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儿童的期望值密切相关,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和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但是,如果父母的期望与子女对自身的期望不符,也会导致子女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③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家庭冲突则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还可能导致孩子在神经—心理上的某些病态。父母经常性的冲突,子女易出现情绪混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 Webster-Stratton研究发现,矛盾冲突家庭的子女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和睦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