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参考答案:
解析:(1)目标设置法。教师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指导其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各层次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时,就会使所学的知识处于自我意识控制之下,因而能够提高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学业表现。 ①为学生设置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所谓具体的目标是指学习的目标要具体,学生知道如何去做。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具体,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小,即目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导强度小,学生的积极性比较低。同时,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果目标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力感。 ②要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做出恰当的反馈或评价。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适时地用信息方式对学生表达正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内控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对目标的反馈不一定是对某一终极目标的反馈,而是要对部分目标的实现也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因为这种反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效果好,则获得满意感促进进一步的学习,效果不好则使其看到在学习中的不足与错误,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因为这还没有影响到终极目标的实现。奖励与惩罚是反馈的两种不同形式,明确地说明一种学习结果也是一种反馈,教师不仅要适时地监控学生对某一子目标或终极目标实现的过程,更要运用适当的反馈形式。对学习目标到达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 ③为学生设定的目标必须具有可接受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和同伴要一起制定目标。 第一,尽可能让学生制定目标。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有助于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并看到任务的用处。设置学生的个人目标,必须要求学生本人参与,参与的程度越深,义务感越强,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越强。老师不能一厢情愿,自认为某某学生能力强,某某学生基础好,就强加给学生目标,学生会认为这样的目标是老师定的,与己无关,缺乏义务感,从而会降低目标的诱发力量。因此,在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情况确定一个目标,然后老师再分析学生制定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如有的学生过于自信把目标定得过高,还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把月标定得过低,针对这些学生,老师应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重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 第二,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设置目标,那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目标。可给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选择,或选择先达到哪一个目标。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教师选择的目标是适宜的。 第三,使学生确信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为此,可以告诉学生其他人已达到此目标,并确保学生拥有达到该目标的资源,让学生知道别人相信他能成功。 第四,一定要给予学生向目标迈进的反馈,最好是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表达来监控自己的进步情况,比如可以问“你觉得自己做了多少”,而不是“你做得太毛糙了”,或者问“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而不是说“很好,你已经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