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
D.晋军(军队)函陵,秦军氾南小题2: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吴其还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小题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共12分)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略
小题1:题目分析:本题可通过分析其用法来找出错误选项。如D军后跟的是地名,所以军应为活用,名词做动词,表驻扎。
点评:本题不难。此类题要明确古文中的活用现象。如名词做动词,名词做状语,或形容词的活用等。
小题2:
题目分析:①以,因为 ,连词②以,介词,把 ③其,代词,这件事 ④其,还是 ,语气词⑤焉,是”何“,⑥焉,哪里
点评: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再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3:
题目分析:联系当时的语境,秦国隔着晋国占领郑国是很难的。所以此处省略的主语应该是秦国。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古文为了语句的简练,常常省略一些成份,其中有主语,有谓语,也有宾语。
小题4:
题目分析:逐项分析,逐项排除。①是介绍当时的情况。与“阙秦以利晋”无关。②为秦考虑,与晋无关。⑤与秦交好,与“阙秦以利晋”无关。⑥⑦⑧晋的行为,与 “阙秦以利晋”无关。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把握住题干的要求,排除与题干无关的信息即可。
小题5: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要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再联词成句,使之词达句顺。关键字①焉译为哪里。邻之厚,君之薄也。为判断句。两个之为结构助词,无意义。②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肆译为扩张。阙译为损害。焉译为哪里。③微译为没有。谒译为拜谒。信译为信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只要注意三点即可: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