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考题。(共22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何兴之暴也!暴:暴虐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
C.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引:援引,说。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①欲以力征经营天下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小题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6分)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秦之遇 * * ,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项羽)我难道心中就没有愧疚吗?
(2)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⑶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⑷秦国对待 * * 您实在是太狠毒了,您的父母和宗族都被秦国杀死或者没为奴隶。
小题1:题目分析:A项,暴:突然。
点评:判断文言实词的意义,要在对选项所给句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推断。
小题1:题目分析:A项,乃:连词,转折,却/副词,才;B项,而:连词,转折;C项,之:主谓之间,取独/音节衬词,无实义;D项,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
点评:理解文言虚词,首先是要对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能够了解,然后根据题目中选项中所给四个教材中的句子,,进行初步判断,再将其余四个句子代入文中在分析句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小题1:题目分析:A项,“怨王侯叛己”不是司马迁认为的项羽的过失,B项,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D项,“褒多于贬”没有依据,无论是从篇幅,还是从表述的力度,都看不出这一点。
小题1:题目分析:(1)注意“王”是使动用法,“使……称王”,“纵” 表假设,译为“即使”,“独”表反问,译为“难道”。( 2)注意“头千金,邑万户”是定语后置,同时这两句话前省略介词“以”,即“以头千金,邑万户”,状语后置,“若”是第二人称代词,你。(3)句中注意“以为”是“把……当作”,“东道主”是古今异义词,译为“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行李”是古今异义词,译为“出使的人”,“乏困”是古今异义词,译为“缺少的东西”。(4)句中注意“遇”译为“对待”,“深”译为“狠毒”,“皆为戮没”是由“为”引出的被动句式,“戮”译为“杀戮”“没”指“没为奴隶”。
点评:翻译句子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结合文中上下文的意义,要求能字字对应,字字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