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世界本源问题辩论的材料:
材料1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有高必有下,有大必有小,皆是理必当如此。如天之生物,不能独阴必有阳,不能独阳必有阴,皆是对。……其所以有对者,是理合当恁地。”
——摘自南宋哲学家朱熹:《朱予语类》卷二、卷九五
材料2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
——摘自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传习录中》
材料3
“气,物之原也……。天内外皆气,地中亦气,物虚实皆气,通气上下,造化之实体也。是故虚受乎气,非能生气也;理载于气,非能始气也。世儒谓‘理能生气’,……谓理可离气而论……谬幽诬怪之论作矣。”
——摘自明代哲学家王延相:《慎言》
根据以上材料,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1)材料1的观点与材料2的观点有何区别
(2)材料1中的思想有无合理的因素
(3)材料3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同材料1,材料2的观点对立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1)材料1的作者认为,“理”是根本的、主要的,它决定着有天地、有气、有万物,及万事万物的状态,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2的作者认为,“心”是根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事万物皆出白“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材料1的作者坚持“理”是根本,万事万物由“理”而来,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它的合理的因素是有阴即有阳,有阳即有阴,这是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思想,属于古代哲学辩证思维的理论形式,
(3)材料3的基本观点是,作者认为“气”是万物之本;天地万物“虚实皆气”:“气”是实体,“理”不是实体,“理载于气”,“理”在“气”中,是依赖于“气”的。作者针锋相对地指出,“理能生气”,“理”可离开“气”而存在,这是谬论。
材料3同材料1、2的关于理气关系论争,实质是古代哲学家对世界万物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它的对立的实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