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 * * 戮力而攻秦, * * 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 * *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 * 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4分)

(1)沛公旦日    (         )          (2)至鸿门,曰 (          )      

(3)范增数目项王(         )           (4)常以身蔽沛公(          )

小题2:选出对加横线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②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击沛公于坐                  ④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小题3: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3分)     (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因击沛公于坐

C.客何为者

D.沛公安在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小题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

范 增 数 目 项 王 举 所 佩 玉 玦 以 示 之 者 三 项 王 默 然 不 应 范 增 起 出 召 项 庄

小题6: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不然,籍何以至此?(3分) 

译文: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1)第二天 (2)谢罪 (3)多次使眼色 (4)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3分)

小题6:①不这样的话,我凭什么到这样的地步呢?(何以:即“以何”,凭什么1分,句意2分。)

②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若属1分,为所,表被动1分,

小题1:题目分析:“数目”的“目”和“翼”都是词类活用,目,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翼,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谢”“数目”也可以看作古今异义词。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多采用的选择题的形式,来选取对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正确的或者错误的。平时学生应以课本为依托,多注意积累文言常见实词的各种用法。在课本中,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多识记哪些内容,这个题目可从中得以启发。

小题2:题目分析:之:代词,指项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因:趁机;就,于是。

点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是指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用法是指文言虚词的词性。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判断词性,只要词性不同就可以作出判断;如果词性相同,再去结合语境看它的用法。如本题中之,前者用作代词,后句用作结构助词,就此就可以判定二者用法不相同。

小题3:题目分析:B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其余为宾语前置。

点评: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等。对文言句式应把握这些句式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它们相关的变式,以能够抓住特征对文言句子的句式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小题4:题目分析:项羽只是“默然不应”,不是“坚决反对”。

点评:文言文文意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考的是对文言文意的把握和细心。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原文中找到选项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对此内容,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准确理解相关句子的文意和信息,然后再原文的相关内容和选项表述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比对,从而发现选项所术内容或分析的正确与否。

小题5:题目分析:这是段叙述的文字,可根据语法或事件来作为依据进行断句。

点评: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小题6:题目分析:第一小句翻译要把“何以”翻译到位:何以,为介宾倒装,即“以何”,凭什么。第二句是个被动句,翻译时应体现被动句的句式特点。

点评:文言文句的翻译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字字落实”。“字字落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也不能有多余换句话说,就是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译文中尽量不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问答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