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分)
①求也退,故近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小题1:以上三条材料,可以用论语中的哪一个思想贯穿?(2分)
.
.
小题2: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对所体现的思想加以简析。(3分)
.
.
.
.
.
.
小题1:中庸之道。(2分)
小题2:孔子认为与国君相处过密,则可能蒙受羞辱;与朋友交往过密,则可能遭受疏远。交往不能谈过,要适可而止,这也体现了他交往观中的中庸思想。
(3分)
小题1:题目分析:①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积极一些,以接近“中行”;而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使他懂得谦让,也使他接近“中行”。 ②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 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③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理解,也属于文言阅读的范畴。做这类的题,只要能理解通文意,然后再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即可。
小题2:题目分析:还可以从其他两个角度去分析: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即不及),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积极一些,以接近“中行”;而仲由勇气过人(即“过”),所以要压一压他,使他懂得谦让,也使他接近“中行”。这既体现了孔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庸思想。孔子认为只有“文质彬彬”,和谐搭配,才能成为君子,在君子人格的养成方面,也体现了中庸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分析,该题也属于文言阅读的范畴。做这类的题,第一步先要理解通文意,然后再仔细分析文句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