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区域图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上图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达近20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林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商业转化,刺激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产生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的地质原因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a、b河段干流的主要流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城镇分布的主要特征及最主要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甲区域和乙区域(北部)人口密度很低的自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区域b河流的水能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二所述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山高坡陡(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

(2)a河上游大致自两向东流,至东南部折向南流; b河大致自北向南流。

(3)甲主要分布在东部,沿谷地(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乙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部沿海。甲主要受地形影响,乙主要受气候影响。

(4)乙;甲区域:高原、山区面积广,海拔高,气候高寒,自然条件恶劣乙区域(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高湿,开发利用难度大(回答其他意思相近也给分)

(5)河流上游从山地高原流经平原交界处,水量大,落差大,多峡谷

(6)一是会造成该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出现土地荒漠化;二是森林面积减少,对二氧化碳消耗减少,加剧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使气候恶化,干旱、洪涝灾害增加;三是会导致世界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为了隆重纪念中 * * 党建党90周年,展示中 * * 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精神风貌,也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并拥护中 * * 党,某校高一(1)班学生以“新时代的中 * * 党”为主题,分小组搜集资料,展开探究。

【 * * 党和中国人民在一起】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危难中,党和人民在一起,军队和老百姓在一起,13亿人民在一起。在一起,人民有了主心骨;在一起,战胜灾难有了力量;在一起,寒夜中有了温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灾难袭来,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心系灾区,果断决策、科学调度,托起生命至上的蔚蓝天空。

【 * * 党和政协委员在一起】

2010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 * * 团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 * * * * 胡 * * 来到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讨论现场,与委员们共商国是,并听取部分委员发言。胡 * * 指出:“中 * * 党领导的多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他强调:“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政党制度。”

【 * * 党和少数民族在一起】

胡 * * * * 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中 * * 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切实防范和打击“藏独”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结合材料说说中学生应如何响应中央号召维护西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