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③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存:抚恤

B.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延:招纳

C.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直:正直

D.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穰:丰年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3分) (  )

① 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②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③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

⑤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⑥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邑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

B.张敞写信给朱邑劝他举荐贤才,朱邑很感激他的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C.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

D.朱邑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廉洁有节义,并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其父亲。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5分)

译文:                                                        

(2)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5分)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或私事)和他结交。(评分点:笃:深厚;然:然而、但是;以:介词,拿。每点1分,句意正确通畅2分)(2)(5分)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而后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举荐而后才能被信任 。(评分点:虽:虽然;进:“被任用”或“被提拔重用”;信:被信任。每点1分,句意正确通畅2分)

小题1:题目分析:直,只是,只不过。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文的重要特点。就拿这“直”来说,就有这么多的义项:形容词,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正当,有理。作副词又有以下义项:径直,一直;故意;竟然;只;仅仅。作动词:伸直;挺直。当值,轮值,轮班;担任;价值相当于;还可作名词,其作名词又有以下义项:价值;代价;工钱。还可作介词,当……时候。这么多的义项中,只能有一种解释符合要求。到底选哪一个,是由具体的语境说了算的。

小题2:题目分析:②朱邑的政绩,④朱邑举荐贤才,⑥百姓祭奠朱邑。

点评:筛选并提取信息,首先要审读题干,仔细辨别题干含义。题干所给的往往是很概括性的观点或问题,然后要求在备选项中筛选更够符合观点或对问题能起支撑作用的具体材料。因此吃透题干(主要是对题干中关键实词的理解与把握)至为重要。

小题3:题目分析:“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应是有很多人得到朱邑的帮助。

点评:高考在此考点的考查包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和文中的人物、故事等揭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等。由于现在高考中的选文大都是人物传记题材,所以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常常体现在对重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述等。这是对全文信息的综合考查,在命题的形式上为客观选择题,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对正确信息的提取就需要大家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把握和分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1.错位信息。这是高考设错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为当作了此人的行为,非此时间的事情当作此时间的事情等。2.错解词语。有些信息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错。3.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了这种关系或将这种关系倒置。4.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透露这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这种信息。5.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

小题4:题目分析:(1)句要注意实词“笃”的解释:深厚,另外还要注意几个虚词的处理:然:然而、但是;以:介词,拿。(2)句要把握这几个关键词的翻译:进:“被任用”或“被提拔重用”;信:被信任。

点评:在具体翻译时,我们必须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一)抓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二)抓特殊句。特殊句(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句子。

译文:

朱邑,字仲卿,是庐江府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的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和他结交。天子很看重他,朝廷官员也很敬重他。  

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主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这僻远难治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什么奇才。即使有,又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象灾荒之年吃糟糠都是甜的,丰年的时候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信任 。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有很多人是得到他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用来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操,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没有中断。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悟出发内涵,谱生命乐章(11分)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①我喜欢出发。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_______A____,仍然遗憾;见了        A    没见过  B       ,依旧遗憾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④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⑤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⑥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⑦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⑧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选自《时文选粹》)

小题1:请给第③段划线的词各写一个近义词。(2分)

巍峨( )          广袤(       )

小题2:联系语境,说说文章第⑤段中成语“老当益壮”的意思。(2分)

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我喜欢出发”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⑦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3分)

小题5:请联系前后内容,在A、B处填上适当的话,使它们句意连贯。(2分)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_______A____,仍然遗憾;见了_______A____ 没见过_______B____,依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