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1年11月14日至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学忠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来石家庄市开展《老年 * * 益保障法(修订)》立法调研活动。围绕《老年 * * 益保阵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重点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关于完善《老年 * * 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材料二: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1)材料一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调研活动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请你谈谈对宪法效力、人大职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有了国家的努力,加之法律体系的形成,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了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国家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我国不断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人大具有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等。

(3)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法治国家的建设也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公民应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敢于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