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②刳:削,③幽阒(qù)辽夐 (xiòng):清幽寂静,辽阔绵远。阒,静。夐,远。④齐安:古郡名,在今湖北黄冈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吞山光,平江濑挹:汲取。

B.幽阒辽复,不可状具:具体。

C.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第;但,只。

D.后之人与我同志幸:希望。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 )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了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先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略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然后详写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1:题目分析:具,为通假字,通“俱”,全,都,尽,详细地。

点评: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般来说,各义项之暗都有一定的联系。平时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面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明确其充当的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义。

小题2:题目分析:①句是写小楼的构造;⑤句是写作者的穿戴;⑥句写作者默坐时排除世俗杂念。排除这三项,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的琢磨。搞清要筛选的对象后,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在排除时,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小题3:题目分析:“四件事情”错,应为六件事情。鼓琴咏诗,围棋投壶,每句中均包含两件事情。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鉴赏来说,能力层级还只是C级“综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

那条河流

⑴我怀念那条河。

⑵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⑶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⑷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⑸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⑹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⑺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⑻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⑼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⑽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⑾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⑿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⒀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⒁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⒂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小题1: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为理所当然)→

(     )→明白→(     )→(     )的过程。(3分)

小题2:第⑶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3:第⒁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该怎样理解?(4分)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5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