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第四6》)
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③。” (《论语·雍也第六12》)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第七30》)
【注释】 ①尚:超过。(2)说:音yuè,同悦。喜欢,爱慕。 (3)女:同“汝”。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不仁者”只是不干坏事;“好仁者”不仅不干坏事,还要去做好事。孔子说,这两种人我都没见到。
B.孔子认为,行仁德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想做,都能做得到,并非要你有多大的力量。
C.冉求在一些事情上没有完全按照孔子所教的道去行事,却推说力量不够,孔子严厉地批评他半途而废。
D.孔子认为,仁德并不遥远,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人如能真心向善,并付诸行动,就会有高尚的仁德。小题2:在现实生活中,想成就仁德的不少,但真正能如愿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1:C
小题2:孔子认为,修养仁德并不难,关键在于自己要立志求仁,并付诸行动,通过长期积累而成。许多人行仁却半途而废,那是他们对仁缺乏“忠”心,连“一日用其力于仁”都不愿意却借口“力不足”,即画地自己限而不肯在行仁上下工夫所造成的。
小题1:
题目分析:孔子不是“批评他半途而废”,而是批评他画地自限,不想前进。孔子并没有责备那些因力量不足导致“中途而废”的人。
点评:对于该题型,一般情况下都是选“不正确”的一项,因此该题中的选项对理解文章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学们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参照本题的选项进行分析。不过也有该题这样的选择“正确”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先看清楚题干。
小题2:
题目分析:孔子认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孔子认为:修养仁德并不难,关键在于自己要立志求仁,并付诸行动,通过长期积累而成。
点评: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
参考译文:(一)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二)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三)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