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住宅楼3215.85m2,某土建工程预算造价185.38元/m2,土建工程总预造价为57.96万元(2002年价格水平),该住宅所在地土建工程万元定额如下表所示,2005年在某地拟建一类似住宅3500m2

问题:

1.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工程概算

2.求拟建类似住宅楼3500m2土建工程概算平方米造价和总造价。

答案

参考答案:

1.拟采用类似工程预算法进行工程概算。

2.(1)求出工、料、机、综合费用所占造价的百分比数人工费:a=1 039÷18 520=5.6%

材料费:b=14445÷18 520=78%

施工机械费:c=1 050÷18 520=5.7%

综合费用:d=1 986÷18 520=10.7%

(2)求出工、料、机、间接费价差系数

1)人32212资价差系数K1=40÷1.83=21.86

2)材料价差系数K2,按万元定额及拟建工程地材料预算价格计算。

钢筋:4.05t× 3 800元/t=15 390元

型钢:2.07t×3 950元/t=8176.5元

木材:3.56m3×640元/m3=2278.4元

水泥:21.35t×l52元/t=3 245.2元

砂子:50.65m3×21元/m3=1 063.65元

石子:51.37m3×39元/m3=2003.43元

红砖:21.67千块×102元/千块=2 210.34元

铝合金门窗:12.31m2×63元/m2=775.53元

其他:6 500元

小计:41 643.05元

则K2=41643.05÷14 445=2.88

3)求施工机械价差系数,将主要台班费对照后确定K3=1.1

4)计算综合费率价差系数,设拟建工程地区综合费率为17.5%,则

K4=17.5%÷(1 986÷18 520)

=17.5÷10.72

=1.63

(3)求出拟建工程综合调整系数

K=K1·a+K2·6+K3·c+K4·d

=21.86×5.6%+2.88×78%+1.1×5.7%+1.63×10.7%

=3.71

(4)求拟建住宅概算造价

1)平方米造价=185.38×3.71=687.76元/m3

2)总土建概算造价=687.76元/m2×3 500m2=240.72万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人类力量渺小,但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从不会被遏止,因而“神”的概念就不会被遗忘。

B.中国神话故事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成功取决人的意愿,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

C.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D.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小题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