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呼伦贝尔网】 为歌颂新中国成立63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迎接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校师生的爱国热情,根河一中校政教处组织开展了八年级“爱我中华,唱响呼伦贝尔”歌咏比赛。

10月12日下午,歌咏比赛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八年三班的一曲《打靶归来》拉开了比赛的序幕。随后的比赛中,参赛班级纷纷闪亮登场,同学们用满腔的热血、动听、高亢的歌声演唱了《歌唱祖国》《大中国》《精忠报国》《团结就是力量》等爱国主义歌曲,歌颂中 * * 的凝聚力和不朽的民族精神,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愿。演唱过程中,同学们结合重唱、二部轮、学生架子鼓电子琴伴奏、班主任老师领唱、老师学生指挥等多种形式,师生同台,竞相展现了一中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答案

根河一中八年级开展大合唱比赛(意思相似即可)

题目分析:从这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报道部分了解,这则新闻主要报道了“为迎接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校师生的爱国热情,根河一中校政教处组织开展了八年级“爱我中华,唱响呼伦贝尔”歌咏比赛”学生从中提炼出主要内容“根河一中八年级开展大合唱比赛“。

点评: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压缩语段,历年来以新闻内容为主,这是因为新闻在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意义越来越大 ,阅读新闻成为公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拟写新闻标题和拟写一句话新闻、提取主要信息等非常接近,学会拟写新闻标题对解答其他题也有很多启示。做这种题,做到文题一致、文字简约并富有韵味。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桃花源记(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如外人 (             )          (2)便还家(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寻向所(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黄发垂髫”中“黄发”指       ;“垂髻”指         。(3分)

小题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