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鞅曰:“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罚重,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故兴国行罚。”                (《商子》)

小题1:在为政问题上,孔子与商鞅的主张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主张。(2分)

孔子:               商鞅:               

小题2:请对孔子和商鞅的主张作简要评述。(3分)

答:                                                                          

                                                                           

答案

小题1:德政(仁政)   法治(严刑峻法)  (每格1分)

小题2:孔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意义却轻视法治,商鞅强调法治的重要作用却否定仁德礼乐才干的作用,但都有失偏颇。(2分)我们应提倡依法治国,以德辅政。(1分)(孔子重仁德轻视法治,在礼乐崩坏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商鞅重法治藐视仁德,在乱世时代具有积极意义,但都有失偏颇。(2分)我们应提倡依法治国,以德辅政。(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商鞅认为“故兴国行罚。”从原文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观点:以仁治国。商鞅的观点:以刑法治国。

点评: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小题2:

题目分析:首先应该看到他们两个人所生活的年代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他们的观点应该结合当时是社会背景去考虑。再者,任何一种观点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点评: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作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

判断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