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引起高三学生的热议。

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查找到下列材料和问题,请你共同参与。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 * * 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1921年列宁又说:“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50年,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答案

(1)变化:从战时 * * 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原因:战时 * * 主义政策超出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继续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

(2)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后果:苏联解体。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