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依恋的形成及其对日后心理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儿童依恋的形成过程:儿童的依恋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这一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对一个精致的面具也会表示微笑。他们喜欢所有的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见到人的面孔或听到人的声音就会微笑。
②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这时的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婴儿在熟悉的人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啼哭和咿咿呀呀。对陌生人的反应明显减少,但依然会有这些反应。
③第三阶段6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婴儿从六七个月起,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就会哭喊,不让离开,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会显得十分高兴。只要依恋对象在他身边,他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围的环境,仿佛依恋对象是婴儿安全的基地。与婴儿对专门照顾者表现出的明显依恋相比,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大多数婴儿会产生怯生,这就是依恋形成的标志。依恋发生的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还有文化差异,但依恋发展的模式基本一致。
(2)早期依恋对儿童的后期行为具有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对专门照顾者(父母)的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了基础。
②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如果父母能按社会化的目标鼓励、教育儿童,依恋强烈的儿童就能健康地沿着社会化目标顺利成长;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期待与教育不符合社会化要求,强烈依恋的儿童就会产生不适应社会的行为。
③儿童与专门照顾者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④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因而必须十分重视早期依恋的形成,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