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材料一:“(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摘自胡 * * 同志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薄 * *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2012年4月10日,因涉嫌严重违纪,中 * * 决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 * * 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中央的处理决定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衷心拥护,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大家表示,要坚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不少于2点。4分)

(2)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有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实现依法治国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③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等;④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等。(每点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

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分)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1分)实行依法治国,还需要国家机关必需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还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2分)。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1分)。因此只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不够的,所以题中观点是片面的。(视情况,总结也可给1分)

题目分析:(1)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分析题干,得出我们想要的信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我们可以得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薄 * *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2012年4月10日,因涉嫌严重违纪,中 * * 决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 * * 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说明: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中央处理决定薄 * * 说明: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等。

(2)首先说明你的观点,有题目可以看出: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实现依法治国。首先我们要想到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只是前提,还需要其他环节协调才行,因此是片面的。然后进行组织答案。

点评:这个点是在考试中常出现的一个点,无论是在小考大考中都有所体现,本身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一个点,一般会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考查。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