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张先生于生日当晚约了好友到某家知名酒楼庆贺。饭局过半,张先生上了趟洗手间,不料洗手间周围地面湿滑,加之灯光昏暗,故不慎踩滑摔伤。经查,地面湿滑系水管老化破裂所致,该酒楼几日前发现该问题但未及时修理。张先生要求该酒楼支付其医疗费未果,遂诉至法院,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s条第1款的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判决酒楼支付相应的医疗费。请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本案中所适用的判决依据体现了制定该依据者的一种价值判断
B.法官作出判决是一种事实判断
C.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行为
D.在本案中,法官的推理主要是一种辩证的推理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考点] 法的价值;法律行为;法律推理
本题考查的是法的价值和法律推理问题,还涉及到法律事实问题。
人们对法律问题的判断大致可以分为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所谓价值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的价值的判断;所谓事实判断在法学上是指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即事实判断主要解决法律究竟是怎样的问题,并不主张从应然的角度去追问法律应当怎样。在本题中,作为法官判决依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制定者在制定这个规范性文件时对一些行为的衡量和取舍,包含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因此A项正确。
法官作出判决的过程中既包含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也包含对该行为适用相关法律予以评断,这一过程必然包含了法官对该行为等案件事实以及所适用法律的价值判断,所以B项错误,法官作出判决也是一种价值判断,不是事实判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法官作出判决和法官作出的判决本身区分开来。法官作出判决是指法官的裁判活动,法官作出的判决一般是法律文书,其本身是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件。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者现象。法律事实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而法律行为是指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它是一种意志行为,因为当事人的意志而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官作出的判决本身是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是法律事件,而非法律行为。在本题中法官判决酒楼赔偿张先生的损失、支付其医疗费,只根据相关的法律事实和法律规范,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C项错误。法官作出的判决本身不是法律行为而是法律事件。
法律推理是指在法律辩论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法律推理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在以制定法为法律渊源主体的国家,制定法中各种具体的规定是大前提,个别案件的事实情况是小前提,结论表明该个别案件中也具有制定法普遍性判断中所揭示的属性,从而作出判决。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其和演绎推理都属形式推理。辩证推理是一种侧重对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判断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进行选择的推理。在本案中,法官只须依据法律规范这个大前提,结合本案的具体事实情况这个小前提作出判决,无需对案件事实内容作实质性判断或在利益冲突中作出选择,不是辩证推理,而是一种演绎推理,所以D项错误。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战略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并存。目前,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评价显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了很多环境问题。如我国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日益增多。同时,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有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全国有46个城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  2.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沿江风景秀丽,城市林立。大自然赋予长江丰富的水量,其年平均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6%。干流属低矿化度河流,天然水质良好,是流域内4亿人口的生命之源,也是水生生物繁衍的理想水域。可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排向长江的污水不断增加。长江上游约有3000多个大污染源,全流域有各类工矿企业十余万个,主要分布在沿江城镇,年排放污水15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00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42%。长江干流废污水年排放量就达63亿吨,居我国七大江河之首。长江沿岸的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五大城市,排放污水量占干流排放总量的80%以上,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加上岸边水域水流速度相对较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有限,因此长江沿岸已形成一条累计长800千米的污染带。水体中已监测出污染物40余种,主要有酸和氰化物1800吨,汞、铬、铅、铜等有毒金属约1630吨。此外往来于长江中的30多万艘轮船,也是流动污染源,每年有百万吨的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江中,其中含油量近万吨。据调查,葛洲坝江段的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地方白色垃圾已厚达1米以上。  水污染使长江鱼产量大幅度下降,鱼体内六六六和DDT的检出率已分别达100%和91%。水污染还造成农业生产损失严重,1980年农田污染,全流域粮食减产10亿千克。据1996年度《中国地表水资源年报》,长江流域枯水期二类水(较好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8%,三类水(一般水质)河长占54%,四五类水(被污染水质)占17.2%;丰水期则分别为39.6%、47.2%、13.2%。  3.珠江流域片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东国际河流(不含澜沧江)、粤桂沿海诸河和海南省,区域总面积65.43万平方公里,涉及的行政区域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海南、福建8省(自治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在珠江流域内。珠江流域是珠江片最大的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组成,经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素有“三江汇流、八口出海”之特征,总面积 45.3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珠江片的69.3%。然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珠江目前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突出问题。原因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泄入河,致使流域水污染日趋严重,造成水质性严重缺水,生态环境也严重恶化,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尤其是广州的水污染异常严重,所排放的废污水已经占到整个珠江水系的58.6%。  4.水利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水脏问题非常突出,优于Ⅲ类的水由八十年占监测河段的百分之八十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二十九左右。生活用水超标问题非常突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城市有地下水污染问题。  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中国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特别是人口的迅速增加,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超过了流域的承载能力,人为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干涸,湖泊萎缩、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等,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据统计,全国有三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根据调查,每年因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五十亿吨,损失耕地一百多万亩。鄂竟平说,这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破坏了水土资源,导致江河湖水含沙量越来越高,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加剧了洪涝干旱灾害,许多水利工程由于泥沙淤积大大降低了工程防洪效益,减少了使用寿命,河湖由于泥沙淤积降低了泄滞洪水能力,加重了洪涝灾害。如黄河下游河道年年淤积,河道行洪能力越来越低,河床抬高,防汛形势越来越紧张。生态恶化还可以导致小气候改变,影响降雨,加重旱情和增加旱灾损失。  5.农业部专家日前呼吁,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水污染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国约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14000多家,其中5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就有1500多家,30万只鸡以上的鸡场420多家,400头以上的养牛场400多家。根据这些规模化养殖场的年出栏量计算,全年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0亿吨,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的排污量已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由于粪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大部分的规模化养殖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少数地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流行。  专家们指出,近10年来,我国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技术发展已相对成熟,完全有能力解决大中型养殖场粪水造成的污染问题,目前应尽快推进这一工程的规模化、商业化进程。  6.2004年,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仍在不断升级。因取水点被污染导致水厂停止供水,重庆綦江近3万居民,连续两天没有自来水喝;黄河包头段发生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供水公司将与污染事件有关的4家单位告上法庭……  “从饮用水转化到食品,水污染形成的‘危害链条’已成为关系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少苓说。  在甘肃省靖远县靡滩乡,村民们长期饮用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村民的锅里有白色沉淀物,饮过水后经常拉肚子,洗过脸后皮肤皲裂起皮。在沿淮河两岸几年中出现了不少“癌症村”,其中许多人死于消化系统癌症。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曾经对5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口进行摸排时发现,在当地16个靠近奎河(淮河的支流)的行政村中,患各种消化道疾病和肝癌、胃癌、食道癌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村,青壮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也在明显增高。  “饮用水源地遭受污染,对人体危害最直接、最严重。”何少苓代表说。“目前,全国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除‘看得见’的危害外,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农作物、果树等转化到人体,是更容易被忽视的‘污染危害链条’。”  近年来,许多农户为了追求高产和防治病虫害,大量地施用化肥和高毒农药,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约占95%以上。如果农药喷洒过的作物再使用污染水灌溉,无疑是“毒上加毒”。  “虽然有毒有机物在水中浓度很低,但毒性很强,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何少苓代表说,现代医学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环境因素占80%,在环境因素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占80%,在有毒化学物质中有毒有机物占95%以上。污染水进入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隐私权的界定和保护,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 字数不超过350字。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