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论语》 和《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小题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2分)

小题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于对方应尽的职分。(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2: “手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尽忠,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于对方应尽的职分。君臣难处。君礼臣忠。孔子之忠,是人际朋友之间的忠信,忠实,忠诚,孔子的“臣事君以忠”,是忠于职守,忠于事功,忠于仁治。孔子的忠君,有一个是非善恶底线。君臣之则。孔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为君臣秩序制订了政治规矩。孔子讲了君臣关系中应该做的事情,而孟子讲的却是必然性,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从中可看出孟子的思想更为激进一些,在君臣关系中,君是主导的方面。君主对臣下是什么态度,臣下对君主就会是什么态度。君若不君,臣就不臣,对君的要求显然更高,体现了一种士人的骄傲!

小题2:

题目分析:君主视辅佐自己的大臣如自己的手足、兄弟,意味君主重视他们,大臣对皇帝来说才会尽忠职守,全心全意。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脚,那么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自己的腹心。”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