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的需要,最突出地、最尖锐地反映到粮食问题上来……1917年就开始闹饥荒了。1918年1月,粮食部门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21.8%;2、3两月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36.5%;4月只采购到14.1%;5月只采购到12.2%”……富农拒绝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投机贩卖和黑市贸易猖獗。”
——叶书宗《苏联的革命与建设》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1分)由此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达到了什么目的?(1分)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1分)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2分)它在农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据材料三中“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围攻的方法”的实质是什么?(2分)
(1)经济形势:苏俄 * * 粮食严重不足。(1分)政策:余粮收集制(或战时 * * 主义政策)。(1分)目的:巩固了苏维埃 * * 。(1分)
(2)农民不满战时 * * 主义政策,工农联盟出现危机(1分)
(3)方法: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具体措施:农业上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分)(4)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