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①《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 yì指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②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yǎn jiǎ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解:脱去,松开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余船以次俱进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家庭,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C.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4分 )  

译文: 

②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3分)  

译文:

(2)简要说明文章第二段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3分)

答: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1)①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则”“ 妇子”及倒装句状语后置“食于我”,各1分,句意1分)

②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而”“ 辞”各1分,句意1分。)

(2)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1分),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变迁,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2分)(从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个角度。)

小题1:

试题解析:“解”为 “消除,除去”的意思。

小题2:

试题解析:B都是介词“比”。A动词,“创作”/介词,“替,给”;C:相当于连词“而”,地,表修饰/介词,按照、根据;D:代词,“……的人”/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

小题3:

试题解析:这段文言文可以根据一般断句的标志,如句尾的语气助词“也”,句首的语气发起词“夫”和判断句的标志“…者,…也”等,作出正确的断句。

小题4:

试题解析:B找到原文相应区域有“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不能勉以随人”等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惟物之应”,是只能应付外在事物,只能“勉以随人”,或者说是皆要受外物约束限制,而失去了心灵自由、行为自在——失去了自我。这里,不只是“应对官吏事务”,“失己”更不是“无暇顾及家庭”。

小题5:

试题解析:

(1)①得分点为“则”“妇子”及倒装句状语后置“食于我”。②得分点为两个重要词语“而”和“辞”要翻译准确。

(2)问的是“如何阐述”的,要从“引用了什么故事或事例”和“说明了什么道理”两方面答题。

译文:《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晚秋的月份,天地开始变得肃杀,寒气就要来到。正是此时,天地之间,大凡植物生长在春夏雨露之后,华美润泽饱满,枝叶繁茂。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进入了冬季,被凋败摧折的植物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

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没有不显出疲病之态的,何况所说的蒹葭(芦苇)之类的植物呢?但是,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一下子全砍掉了它们,用它们来做栋梁、桷杙、车轮、輹輗,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贫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元佑六年中举,调到临安任主簿。

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他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的事不做,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少时自由自在,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

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前的日子,(就像)春夏的草木,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就像芦苇所遭受的霜冻。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而)安逸,是天下人的大患呀

变迁现状值得珍贵。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

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西就更多了。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赐给他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终身安享逸乐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司棋是惜春的贴身丫头,她和大观园里其他小姐的贴身丫头一样,都有一种主子意识。比如她向厨房要鸡蛋时莲花传话道:“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这不是主子的口气,但也不是奴才的口气。但是从其言语的潜内容看,司棋的感觉是同主人一样的,是自然的无丝毫造作的,是一种半主半奴、非主非奴混合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是忘了奴隶身份主人化了的人格觉醒。

B.柳嫂子是大观园内厨房女佣。柳五儿之母。因想通过芳官把五儿送往怡红院应名,故对怡红院等人格外照应,却因此得罪了丫头司棋等人。玫瑰露失窃事发,她与五儿都受到冤枉。平日和她不合的人又从中挑拨,巴不得撵他们出去。司棋、秦显女人乘机买通周瑞家的,接管了厨房。次日,柳嫂母女俩冤情大白,才又回到内厨房管事。秦显家的只好卷包溜走。

C.在《红楼梦》中,平儿的善良就像和煦的春风,令所有与她相处的人动容。“玫瑰露失窃”案爆发以后,她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让探春伤心,没有将偷窃人彩云送交凤姐听候发落,而是巧用移花接木之法,让宝玉承担“罪名”,从而于波澜不惊中避免了一场是非风波,当然也保住了探春的颜面。

D.红楼二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她们是《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尤二姐、尤三姐也是悲剧性人物,是曹雪芹要描写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中的人物。

E.小说第六十三回,一群女孩子和宝玉在没有家长的约束下,通宵夜宴、欢乐、猜拳、饮酒,这是惟一没有拘束的一回。放开来,青春少男少女的美、诗才、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