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某校九(2)班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以“我学习 我践行”为主题展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聚焦国家】第一小组的同学围绕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收集了党和国家政府为达成目标而实施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①改善民生;②网络问政;③改革开放;④文化强国。

(1)请将序号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2分)

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举措    
【明辨是非】第二小组的同学围绕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展开了讨论:

第一种观点:“平等就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种观点:“只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请你谈谈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4分)

【完善自我】第三小组的同学围绕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全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内容热爱祖国认真学习不说谎话友善待人
认同99.9%89.5%65.5%93.6%
无所谓0.1%10.5%34.5%6.4%
(3)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认为上表中的数据反映出当前中学生最需要完善的品质是什么?它对一个人立身有何作用?(2分)

(4)请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品质向学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答案

(1)(每格0.5分,共2分)

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举措
 

(2)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1分)①平等不仅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包括人格上的平等,我们必须平等待人。(学生答到人格平等即可给1分)②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需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学生答到依法治国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或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1分。)

(3)诚信。(1分)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1分)

(4)①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关于诚信的宣传教育。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黑板报评比等。③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④设立免监考考场,鼓励学生诚信考试。⑤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教育等。(一点1分,共2分。学生如有其他建议,言之有理,方法可行也可给分)

题目分析:(1)题文中①改善民生;②网络问政;③改革开放;④文化强国。改善民生的措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和谐。网络问政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体现,是民主政治的体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有利于国家富强。文化强国是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填写在文明里面。

(2)题文中这两个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根据教材知识,①平等不仅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包括人格上的平等,我们必须平等待人。②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需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学生答到依法治国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或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个方面。

(3)根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题文中学生对不说谎话,认识最差,所以最需要完善的是诚信。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4)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培养诚信品质的措施。如①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关于诚信的宣传教育。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黑板报评比等。③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④设立免监考考场,鼓励学生诚信考试。⑤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教育等。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正确理解诚信。

(4)培养诚信品质的做法。

填空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