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出卖。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1925年11月,苏维埃 * * 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力的条件。

材料二  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

1952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2年1984年1990年
1639219595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三  从1958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99%以上。

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认为 * * 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生产责任制”某些尝试……1983年,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灭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什么政策进行了修正?(1分)请分析指出这一修正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958-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2分)

(4)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问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由此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答案

(1)战 * * 主义政策。(1分)实质和特征:生产关系局部调整;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商品经济及具有剥削性质的租佃、雇佣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分)

(2)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农村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4)共同之处:都依据实际情况对生产关系作出调整,有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2分)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和艰巨的, * * 党人应从实际出发纠正自己的错误,找到正确的道路;制定政策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4分)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