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 * * 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行百里始奋迅        比 :等到

B.褫鞍甲而不不汗       息:休息

C.将士注坡跳壕        课:督促

D.世忠以书来        谂:告知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学射周同         其身也,则耻师焉

B.马踬,怒鞭之       枪榆枋

C.敌未灭,以家为      大王来

D.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开头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不仅好学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的老师周同终生不忘。

B.岳飞天生力量大。十几岁时,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

D.在与宋高宗的问答中,岳飞侃侃而谈,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4 分)

(2)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3 分)

(3)飞跋其后,独指操为 * * 贼而跋之,尤桧所恶也。(3 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1)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2)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

(3)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 * * 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小题1:

题目分析:息:喘息,大口喘气。一词多义现象。文言实词的考查,注意平时积累,熟练记忆文言实词清单, 并注意拓展。

小题2:

题目分析:C前后都是疑问代词,什么。A介词,跟,向/介词,对于。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城。D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助词,表疑问。

小题3:

题目分析: “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错。与原文信息不符。招致灭亡的是现在的马,原因恰恰是不讲究“精洁”。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还要充分考虑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情况。得分点(1)“素”“疾”“甫”、句意通顺(2) “素”“交欢”“姝”“遗”、省略句式、句意通顺。(3)“跋”名词动用,“跋”被动句、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大雁般的鸟,在屋顶上飞鸣,其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决堤,洪水暴至,岳母抱着他坐进一个大缸,随水流漂到对岸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惊异。年少时的岳飞就有志向,不太爱讲话,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天生力量大,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周同学习射箭,尽其所学,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缝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到周同墓前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仗义,就对他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你定然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邸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的人,(岳飞)立刻斩杀了他来遵循(法令)。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敢进入的兵卒。(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士兵有疾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各个将士到远方戍边,(岳飞)派遣妻子问候慰劳他们的家属;死于战死的士兵,(岳飞)为他们哭泣而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把儿子和他们的女儿婚配。大凡有颁奖犒赏,平均分配给军官小吏,一点都没有私心。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他)调配军粮,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的很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 * * 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用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襄阳战役,下诏光世作为援军,六郡已经光复,光世才到,岳飞上奏先犒赏光世的军队。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忠心悲愤(太)激烈,发表议论保持正直,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秋水

徐迅

(1)在乡间,人对自然的感觉分外敏锐——那时候,在疲惫的田间劳动之后,有时,我也像其他乡亲一样到水里冲洗一番。直到有一天站在水中央,忽然发现身边的水就变得异样的稠密,温凉,掬在手心的一捧在指缝间透明着四散流溢,手指有种酽酽滑腻的感觉。湿淋淋的从水里爬起来,浑身禁不住打了个冷噤——这时,我才感觉到节候真的是立秋了。

(2)秋水四合,像蚌为了涵养珍珠,慢慢闭封起它那张开了的智慧的壳。大地进入了一个休整期。

(3)无法涉入秋水。只可观看——当时我想,几千年前那不事稼穑的庄子和惠子,应该也是在这天立于濠梁之上观看秋水的。那时,大地被收拾得一片干净,空气澄明,纤尘不飞。他俩人尽管一个刚死了老婆,一个刚失了相位,但恰如秋水剔除了曾经的繁华和喧哗,转入到这生命的休整期一样,他们的心境如同秋水般祥和,十分清亮。于是一个说:你总害怕相位让我取而代之,因此将大梁城瞎折腾了一番,现在尝到了失意的滋味了吧?一个嘴巴也不饶人,说:你老婆死了,你却鼓盆而歌,自以为惊世骇俗,就不怕留下那千古骂名?——面对秋水,两人已不再尖锐对立了。只哈哈一笑,眼睛就一齐投向了水中的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水无言。两位哲人那袒露着的襟怀,就如同一条更为清澈明晰的秋水。生命的彻悟有时竟就是秋水所滋生的。

(4)立秋前后的水真的迥然不同。刚刚过去的夏天因为阳光的渗透,水过于炙热和喧闹,作足了表面文章。而曾经汹涌四至的春水,又是水性杨花,春心泛滥,似乎肩负着过重的责任,努力的孕育着生命,无疑它也就拥有生命成长的冲动和朝气了。滞后的冬天,山瘦水寒,形容枯瘦,在不断的冻结和流失。只有秋天的水表里如一,至为单纯,既无孕育生命的痕迹,又没有冬天的刺骨寒冷。它平静地流涌,只需保证自然生命必备的涵养。它横淌在生命的存在与死亡之间。

(5)秋水茫茫。在秋阳的照耀下,一泓秋水泛出的层层涟漪,也会轻轻叩击着岸边的岩石和青草。但那样子就似刚刚生产过的妇人对男人的轻吻,然后就美丽地躺着,呈现出一种绚丽归于平淡的境界。空中一群又一群的大雁南飞,漠漠青田,最后一行白鹭也钻入了云霄。水面上的浮萍,红莲,水草由绿色渐渐变成褐红色。一片荷花开谢过的池塘,荷叶饱胀得像穿着绿裙子的少妇,体态丰腴,凸显出膨胀的生命被释放过后的轻松。使人在看到生命回光返照的同时,领略到“望穿秋水”的真正含义。

(6)在秋水浩淼的季节,庄稼人有着短暂的消闲时期。但紧接着秋收的到来,他们随即就在田里做一年最后的一次征战。秋天的肃杀之气也在一天天出现在水里,这时候人们似乎才感觉到,在秋水美丽的表面,那其中生命的挣扎,抵抗和搏斗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水里所有的生命都参与了这场不愠不热而又异常严肃的斗争……生存与扼杀,温暖与寒冷,成长与抑制,正义抑或邪恶,自然以它本身的法则作着生命痛苦的抉择。因此伴着秋风落叶声的如贯盈耳,秋水渺渺,我们已经无法下水,亲身体会鱼的快乐与不快乐了。

(7)有了这些,我就陡然明白了庄稼人为什么对节气总是充满了生命的敬畏,也理解了他们为什么紧赶慢赶,要将所有的农作物赶在立秋之前拾掇完毕。同是姓“庄”,庄稼人对“立秋”这个节气有着比老庄更为接近本质的透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们习惯上以为这是孔老夫子在哀叹滔滔而逝的东流水,其实不是——他哀伤的正是这貌似静谧,澄澈的秋水,只有在这里,他感受到生命真正消亡时的过程——但与许多人一样,我自那个立秋的日子误入秋水,像一尾快乐的鱼爬上岸之后,就很少有机会再涉入那同样的秋水中去了。现在,所谓城市的喧闹声和风沙悄然地磨钝了我的嗅觉和触觉,就连“望穿秋水”也成为我的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了。

小题1:作者写“秋水”为什么要从“乡间”写起?(6分)

小题2:理解(2)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小题3:作者面对秋水有哪些人生的感触,请作简要概括。(6分)

小题4:文章在(5)段中引用“庄子和惠子的故事”和在(8)段中引用孔子的名言各有什么好处?试做简要分析。(6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