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小题1: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
答:
小题2:结合上面文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及孟子的耻辱观。
答:
小题1:不讲信用,不守礼制,不懂道德,不知羞耻等这些都是无耻。 (任意写两点即可)
小题2: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自己认为是可耻的就不要去做。孟子认为人要有羞耻心。在现代生活,我们不要让物质的诱惑,埋没了我们的羞耻心。
小题1:
题目分析:抓住文段中“信近于义”“恭近于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些句加以揣摩品味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分开解答,先概括孔子的观点,然后概括孟子的观点,概括孔子的观点时要抓住“远耻辱”,概括孟子的观点时要抓住“人不可以无耻”。最后要适当联系现实阐述这些观点在当代的意义。
【参考译文】
有子说:“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才能远离耻辱。”
孔子说:“……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教育百姓,百姓就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会遵守规矩。”
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把没有羞耻之心当成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